高鈣食物有哪些?黑芝麻最高鈣?鈣片種類、副作用、注意事項一文看清

2025-09-05

聽到骨質疏鬆症,你可能以為只是老年病。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指每3位50歲以上的女性,就有1位因骨質疏鬆症而骨折,情況十分普遍。鈣質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然而,補鈣並非單純飲牛奶或服用鈣片這麼簡單。究竟你每日需要多少鈣質?除了奶製品,還有哪些高鈣食物?鈣片如何分類和選擇?鈣片有副作用嗎?下文帶你一一看清。

鈣質作用每日需要多少鈣質?高鈣食物誰需要考慮服用鈣片?
鈣片種類選購鈣片注意事項鈣片副作用高鈣食物常見問題(FAQ)

鈣質作用

鈣質(Calcium)是人體內最豐富的礦物質,約99%的鈣質儲存在骨骼和牙齒中,是維持其硬度和結構的關鍵物質。餘下的1%鈣質雖然量少,但在血液與細胞中有重要的功能。以下是4個鈣質作用:

鈣質作用丨1. 神經傳遞

鈣質負責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遞訊號,確保大腦指令能準確傳達到身體各部分。

鈣質作用丨2. 肌肉收縮

肌肉收縮包括心臟的規律跳動和四肢肌肉的活動,都依賴鈣離子發揮作用。

鈣質作用丨3. 血液凝固

當身體受傷流血時,鈣質是啟動凝血機制的重要一環,有助傷口癒合。

鈣質作用丨4. 維持心臟健康

近年有研究指出攝取充足的鈣質,配合維他命D,可能有助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及穩定血壓。

每日需要多少鈣質?

不同年齡和生理階段,對鈣的需求亦不同。根據美國國家衞生院(NIH)的指引,0至12個月的嬰兒每日建議鈣質攝取量為200至260毫克,1至8歲的兒童每日建議鈣質攝取量為700至1,000毫克。9至18歲的青少年時期是建立骨骼密度高峰期的黃金時間,所以必須攝取足夠鈣質,每日建議鈣質攝取量為1,300毫克。19至50歲的成人每日建議鈣質攝取量為1,000毫克。51至70歲的女性,由於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因此對鈣的需求量亦會增加,每日建議鈣質攝取量為1,200毫克,比同年齡層的男性需求高。71歲以上的長者不論男女每日建議鈣質攝取量同樣為1,200毫克。

若長期鈣質攝取不足,身體會從骨骼中提取鈣質以維持血液中鈣離子的穩定,久而久之便會導致骨質流失,增加日後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高鈣食物

提起補鈣,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想起牛奶。牛奶確實是優質的鈣質來源,但並非唯一選擇。對於素食者、乳糖不耐症患者或不喜歡奶味的人士,其實日常飲食中還有許多高鈣食物選擇。以下按4大食物種類推薦高鈣食物,大部分食物可在街市或超市買到:

高鈣食物丨1. 奶類及乳製品

奶類及乳製品是大家最熟識的高鈣食物,1杯240毫升牛奶約能提供300毫克的鈣質,是方便補鈣之選。乳酪經過發酵,部分乳糖被分解,更適合輕微乳糖不耐的人士食用,建議選擇無添加糖的天然乳酪或希臘乳酪。而芝士在濃縮奶類精華的過程中,鈣質含量大幅提升,當中以車打芝士等硬質芝士的鈣含量最高,但同時需注意脂肪和鈉含量。

高鈣食物丨2. 堅果及豆製品

對於素食者或乳糖不耐症人士,堅果及豆製品是補鈣的理想選擇。當中特別推薦黑芝麻,每100克含有近1,000毫克的鈣質,可日常在白飯或麥皮上撒一小匙黑芝麻粉。此外,並非所有豆腐都是高鈣食物,關鍵在於製作時使用的凝固劑。傳統板豆腐(硬豆腐)因使用含硫酸鈣的石膏粉凝固,鈣含量極高;而滑豆腐或布包豆腐則多用其他凝固劑,鈣含量相對低得多。如豆腐包裝上的食物成分欄包括 E516(硫酸鈣)、E509(氯化鈣)或E578(葡萄酸鈣),即表示產品選用了含鈣的凝固劑。

高鈣食物丨3. 深綠色蔬菜

深綠色蔬菜除了是高鈣食物,同時富含維他命K、鎂等對骨骼健康同樣重要的營養素。近年備受推崇的羽衣甘藍每100克可提供約145毫克鈣質,而香港街巿常見的芥蘭和菜心也是不錯的補鈣選擇。

高鈣食物丨4. 魚類及海產

要從魚類中攝取鈣質,重點是連骨進食,例如罐頭沙甸魚、豆豉鯪魚等,魚骨在加工過程中已變得酥軟,方便食用。此外,原來蝦米的鈣含量亦非常高,在蒸肉餅或炒菜時加入少量蝦米,既能提鮮,又能補鈣。

誰需要考慮服用鈣片?

雖然鈣質應該優先從食物中攝取,但某些人士可能無法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鈣質,可考慮服用鈣片作為補充劑。以下是需要服用鈣片的5類人群:

- 素食者:因飲食限制,較難單靠植物性食物攝取足夠鈣質
- 乳糖不耐症患者:無法從奶製品中獲取鈣質
- 長期接受類固醇治療者:藥物會影響鈣質吸收及增加流失
- 已確診骨質疏鬆或骨質密度偏低的人士:在醫生指導下,可能需要額外補充鈣片
- 吸收能力下降的長者:流失增加難以靠飲食補足

鈣片種類

藥房或保健品店的鈣片選擇五花八門,其實鈣片按核心成分主要分為兩大類,碳酸鈣和檸檬酸鈣。以下是兩者的分別:

鈣片種類丨1.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碳酸鈣是最常見亦是較經濟實惠的選擇,其鈣元素含量高達40%,即相同重量下能提供更多的鈣質,所以藥丸體積通常較小。碳酸鈣需要依賴胃酸吸收,必須隨餐或飯後服用,利用進食時胃部分泌的胃酸來幫助分解和吸收。因此,服用碳酸鈣較容易引起部分人士腸胃不適,例如胃氣脹或便秘。

鈣片種類丨2. 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

檸檬酸鈣的鈣元素含量約為21%,所以藥丸體積通常較大才能達到相同劑量。檸檬酸鈣最大的優點是不需胃酸就能被身體吸收,可以在任何時間服用(空肚亦可),對腸胃的刺激亦較小。因此,檸檬酸鈣特別適合胃酸分泌較少的長者、長期服用胃藥的人士,或是腸胃較敏感、曾受便秘困擾的人士。

選購鈣片注意事項

選購鈣片時,應仔細了解成分、含量及吸收特性,並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專業意見。以下是購買鈣片的注意事項:

選購鈣片注意事項丨1. 留意鈣元素含量

產品標示的可能是化合物總重量,應細閱標籤了解實際的鈣元素(Elemental Calcium)含量。例如碳酸鈣中有約40%是鈣元素(即1,250毫克碳酸鈣含約500毫克鈣元素),標籤上若寫鈣500毫克,就是指鈣元素的含量。

選購鈣片注意事項丨2. 分次服用

人體每次能有效吸收的鈣量約為500毫克,若每日需補充1,000毫克鈣,建議分開早晚兩次服用,效果更佳,也能減少腸胃不適等副作用。

選購鈣片注意事項丨3. 避免與某些藥物同服

鈣片可能影響鐵劑、某些抗生素的吸收,建議相隔數小時服用,具體時間應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建議。

選購鈣片注意事項丨4. 諮詢專業意見

在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劑前,宜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意見,評估你的實際需要,避免過量攝取。

鈣片副作用

若長期過量攝取鈣質(成人每日上限約2,500毫克),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以下是4個鈣片副作用:

鈣片副作用丨1. 高鈣血症

過量攝取鈣片可能導致血鈣過高(高鈣血症),引發症狀包括便秘、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骨痛、肌肉無力、記憶混亂、心律不整等。

鈣片副作用丨2. 消化道不適

最常見的鈣片副作用包括便秘、脹氣、腹脹和胃部不適,尤其是碳酸鈣較易引起這些消化道不適問題。

鈣片副作用丨3. 腎結石風險

過量攝取鈣片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而從食物中攝取鈣反而能幫助降低草酸吸收,從而降低腎結石風險。

鈣片副作用丨4. 潛在嚴重風險

有研究指過量攝取鈣與前列腺癌或心血管疾病有關,但目前醫學界尚未有統一定論,因此關鍵在於適量攝取鈣質而非愈多愈好。

高鈣食物常見問題(FAQ)

1. 什麼食物含最多鈣?

在日常飲食中,黑芝麻是鈣含量極高的食物,每100克含有約975毫克的鈣質。其他高鈣食物還包括:

- 奶製品:車打芝士(每100克含約721毫克)
- 海產類:蝦米(每100克含約550毫克)及連骨吃的沙甸魚(每100克含約382毫克)
- 豆製品:使用硫酸鈣作凝固劑的硬豆腐(板豆腐),每100克亦含有約320毫克鈣質

2. 更年期一天需要多少鈣?

50歲以上的女性,由於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導致骨質流失速度加快,因此對鈣的需求量會增加。51至70歲的女性,每日建議的鈣質攝取量為1,200毫克。

3. 缺鈣會有什麼症狀?

鈣質不僅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也和神經傳導、肌肉收縮及心臟功能有關,缺乏鈣會對整體健康造成以下影響:

- 骨骼和牙齒問題:骨質疼痛、骨骼脆弱易骨折,牙齒變軟、易蛀、牙齦出血或牙齒鬆動
- 肌肉問題:頻繁的肌肉抽筋、痙攣,特別是夜間抽筋較常見
- 疲勞與無力:即使充足休息後仍感到疲憊無力,注意力難以集中
- 神經系統影響:手腳麻木刺痛、心悸,心律不穩
- 皮膚及指甲變化:指甲易斷裂變脆弱,皮膚乾燥、搔癢、變差

相關文章推薦

飲食與骨質疏鬆症

世界骨質疏鬆日

九成市民維他命D不足 每日曬10分鐘 降低慢性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