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餅初體驗(二)

洪之韻醫生 | 2024-10-14

上回說到,入廚初哥的我小試牛刀就出事,製造了非常蓬鬆的鬆餅,但甜中帶苦,感覺奇怪。

兩位女兒對烘焙的經驗比我還要多,唯有聆聽年輕一輩想法。大女兒問:「鬆餅的蓬鬆程度很好,是否媽媽做了一些手腳?」

我和盤托出,在製造麵糊的時候,的確擔心鬆餅不夠鬆,製造不到好像日本或韓國pancake那厚厚的模樣,因此在最後一刻,自作聰明加入了少許額外的baking powder。女兒沉思了一會兒,用帶有理解的眼神看着我,然後說:「媽媽,在我中二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教我們烘焙。枱面有很多不同種類的麵粉。我不小心在應該用麵粉的時候使用了baking powder。和你的鬆餅一樣,製造出來的蛋糕非常好看,但苦不堪言。」

作為烘焙初哥的我,當然有苦自己知。在我中四的時候,家政老師離開學校,未能請到替代老師,因此廚藝只有中三那年的家政,其餘時間,根本未有任何入廚經驗,更何況烘焙。這當然也因為新冠疫情期間,我和團隊在網上學會的並非烘焙,而是如何使用自動化機器製造可以保護生命的口罩。

唯有立即上網以醫生應有的專業態度,去處理廚房化學上的疑問。於是,發現baking powder泡打粉實在和小梳打有着重大分別。小梳打就是baking soda,雖然都有baking這個字,但只包含一種物質,就是碳酸氫納(NaHCO3)。

泡打粉是一個mixture,包含3種物質:

鹼性物質:例如小蘇打。

酸性物質:例如Cream of Tartar或硫酸鋁鈉。

乾性物質:例如玉米粉。

於是,我額外加入的這泡打粉就讓鬆餅達到蓬鬆效果,卻由於硫酸鋁鈉的存在而出現苦澀味道。謎底終於解開,就是硫酸鋁鈉,是我自作聰明,並沒有仔細了解當中的化學原理。

大女兒能夠一面吃鬆餅,一面分析問題,一面反思自己的經驗,然後再用一個溫婉的方法去為媽媽排解疑惑和尷尬。其實,我打從心底為女兒能夠把課堂上學會的化學知識應用於生活裏感到高興。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分享各種生活點滴,醫生訊息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