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與感冒分別是什麼?面部脹痛要注意!鼻竇炎症狀、成因、治療及紓緩方法一覽

2025-10-20

大家都試過傷風感冒,一般數日內會痊癒,但如果感冒拖了10日無改善,而且面部脹痛、持續頭痛,甚至嗅覺變遲鈍,便可能患上鼻竇炎。到底鼻竇炎是什麼?鼻竇炎症狀與普通感冒症狀有何分別?鼻竇炎成因是什麼?有何治療、紓緩和預防方法?帶你一文看清。

鼻竇炎是什麼?鼻竇炎症狀VS普通感冒症狀鼻竇炎成因
鼻竇炎類型:急性VS慢性鼻竇炎何時應盡快求醫?鼻竇炎診斷方法
鼻竇炎治療方法紓緩鼻竇炎方法鼻竇炎預防方法鼻竇炎常見問題(FAQ)

鼻竇炎是什麼?

要了解鼻竇炎,首先要知道鼻竇是甚麼。鼻竇並非實心組織,而是我們頭骨內充滿空氣的空腔,像四個房間,分布在鼻腔周圍,包括額頭(額竇)、兩眼之間(篩竇)、顴骨後方(上頜竇)和頭顱深處(蝶竇)。這些空腔的內壁覆蓋着黏膜,能分泌黏液,用以濕潤吸入的空氣並黏附塵埃及病菌,再通過微細的纖毛將這些分泌物推向鼻腔排出。

當連接鼻竇與鼻腔之間的通道(稱為鼻竇開口)因各種原因被阻塞,黏液無法正常排出,積聚在鼻竇內,便會成為細菌或病毒滋生的溫床,引發炎症和感染,造成鼻竇炎。

鼻竇炎症狀VS普通感冒症狀

感冒和鼻竇炎的初期症狀非常相似,都可能出現鼻塞、流鼻水和疲倦,因此容易被混淆。然而,兩者在病程和某些主要症狀上有以下的明顯分別:

鼻竇炎症狀VS普通感冒症狀丨1. 普通感冒

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症狀一般在5至7日內達到高峰,然後逐漸好轉,大部分人會在7至10日內痊癒。感冒的主要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發燒則較輕微或沒有。鼻涕狀態方面,初期為清澈鼻水,後期可能變稠或呈淺黃色,但隨病情好轉會回復正常。

鼻竇炎症狀VS普通感冒症狀丨2. 鼻竇炎

鼻竇炎多由感冒、鼻炎或過敏引發鼻竇黏膜腫脹,可能繼發細菌感染,症狀一般超過10天無改善或反而惡化,慢性者可持續12周。症狀方面,鼻竇炎與感冒最大分別是會引致面部痛楚及壓迫感。由於鼻竇發炎腫脹,內部壓力增加,患者會在前額、眼周、鼻樑兩側或顴骨位置感到脹痛或壓迫感。當彎腰、低頭或輕按這些部位時,痛感會加劇。

此外,鼻腔及鼻竇的黏膜嚴重腫脹,會阻礙氣味分子接觸嗅覺神經,導致嗅覺失靈或減弱。鼻竇壓力也可引致頭痛,通常集中在前額。鼻涕通常較為濃稠,並可能呈現黃色或綠色,甚至帶血絲。同時,鼻涕倒流至喉嚨會引起持續咳嗽或喉嚨異物感,尤其在晚間更為明顯。其他可能症狀還包括牙痛(尤其上排牙齒,因接近上頜竇)、口臭、耳朵有悶塞感及精神不振。

鼻竇炎成因

鼻竇炎成因主要是鼻竇開口阻塞,導致黏液滯留並引發感染,以下是導致鼻竇阻塞及發炎的常見成因:

鼻竇炎成因丨1. 病毒感染

超過90%的急性鼻竇炎是由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如鼻病毒)所觸發,病毒令鼻腔和鼻竇黏膜發炎腫脹,阻塞了通道。

鼻竇炎成因丨2. 細菌感染

當鼻竇通道被阻塞,黏液滯留過久,原本在鼻腔的細菌(如鏈球菌)便會趁機大量繁殖,引發繼發性細菌感染,導致症狀加劇,例如出現高燒和更濃稠的鼻涕。若症狀持續10天以上沒有改善,或曾經改善後反而惡化(雙重惡化現象),就可能是細菌性鼻竇炎。

鼻竇炎成因丨3. 過敏反應

過敏性鼻炎(鼻敏感)是誘發鼻竇炎的重要因素,對塵蟎、花粉、黴菌或寵物皮屑等過敏原產生反應,會導致鼻黏膜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容易腫脹並阻塞鼻竇。

鼻竇炎成因丨4. 鼻腔結構異常

鼻腔結構異常主要包括鼻中隔偏曲和鼻瘜肉兩種情況。鼻中隔偏曲即分隔左右鼻孔的軟骨天生彎曲,導致其中一邊鼻腔較狹窄,從而影響空氣流通和鼻腔分泌物的引流。鼻瘜肉是由於鼻腔或鼻竇黏膜長期發炎,導致黏膜異常增生,形成柔軟的肉狀組織,進而堵塞鼻竇開口,影響呼吸及鼻竇功能。

鼻竇炎成因丨5. 環境因素

長期吸入懸浮粒子、二手煙等刺激物,會損害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空氣過度乾燥或濕度極端變化等,都可能使黏膜敏感、腫脹或破壞防禦。此外,搭飛機或潛水時,當氣壓急劇變化也可能影響鼻竇功能。

鼻竇炎成因丨6. 其他健康問題

免疫系統功能較弱(如糖尿病患者)、哮喘、牙齒根部感染(可擴散至上頜竇)等,都會增加患上鼻竇炎的風險。

鼻竇炎類型:急性VS慢性

根據病程長短和發作頻率,鼻竇炎主要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兩者的成因和臨床表現有以下的明顯分別:

鼻竇炎類型丨1. 急性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通常由感冒病毒引起,當鼻腔黏膜因感染而腫脹,導致鼻竇出口堵塞、分泌物積聚,就容易出現發炎。若症狀持續惡化或伴隨高燒,可能是細菌乘機感染所致。病程一般少於四星期,常見症狀包括鼻塞、濃稠或黃綠色鼻涕、前額或臉頰脹痛、頭痛、嗅覺減退及疲倦,有時會發燒。當彎腰或低頭時,面部壓痛感會更明顯。

大多數病毒性急性鼻竇炎可在7至10天內自然痊癒。若一年內發作四次或以上,但期間能完全康復,則為反覆性急性鼻竇炎,通常與過敏或鼻腔結構異常有關,建議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

鼻竇炎類型丨2. 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屬於長期的鼻竇發炎,症狀持續或反覆超過12星期。成因通常較複雜,除了感染外,還可能與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瘜肉、哮喘或免疫問題有關。由於鼻竇通氣及引流功能長期受阻,黏膜持續發炎腫脹,患者會長期出現鼻塞、鼻涕倒流、嗅覺變差、慢性咳嗽及面部悶脹感,雖然不一定發燒,但症狀頑固難癒。

鼻竇炎何時應盡快求醫?

大部分急性鼻竇炎患者,如症狀輕微,可靠個人護理例如服用非處方藥物、吸入蒸氣、避免接觸致敏原、多休息、多喝水等,以紓緩症狀並自行痊癒。然而若出現以下情況,應盡快求醫:

- 症狀持續或惡化:自行護理超過10天後,症狀(如鼻塞、面痛)不但未見好轉,甚至有加劇跡象
- 嚴重症狀:持續發高燒(攝氏38.5度或以上)、劇烈頭痛、視力模糊、眼部周圍紅腫疼痛、頸部僵硬(瞓捩頸)、神智不清或極度嗜睡
- 反覆發作:一年內多次患上鼻竇炎,影響日常生活,應尋求耳鼻喉科醫生作詳細檢查,找出潛在原因

鼻竇炎診斷方法

醫生在診斷鼻竇炎時,通常會從病史與臨床檢查開始,再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做進一步的檢查與影像學評估。以下是主要步驟與常用工具:

鼻竇炎診斷方法丨1. 臨床問診與檢查

醫生會詳細詢問你的症狀、病程,並輕按你的面部檢查是否有壓痛點。

鼻竇炎診斷方法丨2. 鼻腔內窺鏡檢查

醫生會將一支細長、附有鏡頭的軟管伸入你的鼻腔,直接觀察鼻腔深處、鼻竇開口的情況,判斷是否有黏膜腫脹、鼻瘜肉或結構異常。

鼻竇炎診斷方法丨3. 電腦斷層掃描

當懷疑有慢性鼻竇炎、結構問題或潛在併發症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能提供清晰的鼻竇橫切面影像,準確評估發炎範圍和阻塞程度。

鼻竇炎診斷方法丨4. 過敏測試

若懷疑鼻竇炎是過敏所引致,醫生或會建議進行皮膚點刺測試或血液測試,找出致敏原。

鼻竇炎治療方法

鼻竇炎治療方法因應類型(急性或慢性)和嚴重程度而定,一般先進行藥物治療,若效果不佳或有結構性問題(如嚴重鼻中隔偏曲、大型鼻瘜肉),醫生或會建議做手術。

鼻竇炎治療方法丨藥物治療1. 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皆適用

適用於治療急性與慢性鼻竇炎的藥物有5種,包括鹽水鼻噴劑或沖洗液、類固醇鼻噴劑、止痛退燒藥、通鼻塞藥(減充血劑)和抗生素

首先,可使用鹽水鼻噴劑或沖洗液,每日進行1至2次鼻腔清洗,能有效清除黏稠分泌物,減少刺激並改善呼吸不適。此外,類固醇鼻噴劑(如Mometasone、Fluticasone 等)是治療鼻竇炎的主要藥物,能減輕鼻腔與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症和腫脹,改善通氣情況。

若患者出現頭痛或面部疼痛,則可使用止痛退燒藥,例如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緩解不適。對於鼻塞情況,通鼻塞藥(減充血劑)可透過口服或噴劑形式短暫收縮血管,迅速紓緩鼻塞,但需注意鼻噴劑不可連續使用超過五天,否則可能導致藥物性鼻炎,即反彈性鼻塞。如醫生診斷為細菌性鼻竇炎,則會處方抗生素,療程約7至14天,必須完成整個療程

鼻竇炎治療方法丨藥物治療2. 慢性鼻竇炎特殊藥物

針對慢性鼻竇炎患者,特別是病情較為嚴重或合併鼻瘜肉的情況,除了常規藥物外,還可考慮使用特殊藥物治療。醫生或會短期處方口服類固醇,以迅速控制嚴重的炎症反應,特別適用於出現大型鼻瘜肉的患者。

此外,近年亦出現針對嚴重慢性鼻竇炎合併鼻瘜肉的生物製劑治療,這類新型注射藥物能精準抑制特定的發炎因子,有助改善症狀及減少復發。不過,生物製劑的費用相對較高。

鼻竇炎治療方法丨手術治療1. 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

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是目前最主流和微創的手術,醫生會利用高清內窺鏡,經鼻孔進入鼻腔,毋須在面上開刀。手術目的並非刮清所有黏膜,而是功能性地擴大被阻塞的鼻竇開口,並移除阻礙引流的組織(如瘜肉),恢復鼻竇正常的通氣和排液功能。

鼻竇炎治療方法丨手術治療2. 鼻竇球囊擴張術

鼻竇球囊擴張術是一種較新的微創技術,原理類似心臟的「通波仔」手術。醫生會將一個細小的氣球導管置入被堵塞的鼻竇開口,然後充氣擴張,撐開通道後再將氣球抽出。此手術創傷性較小,適合鼻竇阻塞情況較輕微的患者。

紓緩鼻竇炎方法

在接受專業治療的同時,以下的家居護理方法和飲食建議也有助加快鼻竇炎的康復進度:

紓緩鼻竇炎方法丨家居護理1. 吸入蒸氣

沖熱水涼時作深呼吸以吸入潮濕空氣,或使用加濕器提升屋內空氣相對濕度,有助濕潤鼻腔,稀釋黏液。

紓緩鼻竇炎方法丨家居護理2. 墊高頭部睡覺

睡覺時用枕頭將頭部墊高,有助於鼻竇引流,減輕鼻塞感。

紓緩鼻竇炎方法丨家居護理3. 補充水分

多喝水,目的是保持體內水分,有助稀釋全身黏液,包括鼻涕。

紓緩鼻竇炎方法丨家居護理4. 熱敷面部

使用溫熱、濕潤的毛巾敷於額頭、顴骨、鼻樑兩側等處,有助紓緩面部壓痛、促進血液循環與黏液流動。

紓緩鼻竇炎方法丨家居護理5. 避免刺激物

遠離香煙、空氣污染、強烈氣味、香精、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刺激物,以減少對鼻腔黏膜的刺激和發炎反應。

紓緩鼻竇炎方法丨飲食建議1. 多攝取營養素

在日常飲食中適當調整,有助於紓緩鼻竇炎症狀並提升身體的自癒能力。建議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柑橘類水果、奇異果和西蘭花,這些食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支持免疫系統功能,幫助身體對抗感染。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魚、鯖魚、亞麻籽及核桃,也能有效減少體內的發炎反應,對慢性鼻竇炎患者特別有益。此外,日常飲食中可適量加入薑、薑黃和蒜頭等食材,因其含有天然的抗炎與抗氧化成分,有助於紓緩發炎狀態,促進鼻腔及鼻竇的健康。

紓緩鼻竇炎方法丨飲食建議2. 應減少刺激物

在飲食方面,為了更有效地紓緩鼻竇炎症狀並促進康復,應注意減少攝取某些可能加重發炎或刺激鼻腔的食物。首先,應避免高糖與高度加工食品,因這類食物可能促進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從而影響康復進度。其次,酒精應盡量少喝,因為它可能導致身體脫水,令鼻腔黏膜乾燥或腫脹,進一步惡化鼻塞情況。

對於乳製品,則應視個人情況而定,部分人可能會發現牛奶或芝士等乳製品會令分泌物變得更濃稠,導致鼻塞加重。若對某些食物有敏感或過敏反應,應避免食用這些刺激性或過敏食物,以免引發或惡化過敏性鼻竇炎。

鼻竇炎預防方法

鼻竇炎預防方法主要包括維持居家環境的清潔、保持空氣適當濕度、避免接觸過敏原以及遠離香煙等。

鼻竇炎預防方法丨1. 重視日常清潔與保持室內空氣清潔

定期清洗床單、窗簾、地毯等易積塵的物品,可減少塵蟎與過敏原。室內保持良好通風與空氣過濾,有助降低空氣污染物對鼻腔黏膜的刺激。

鼻竇炎預防方法丨2. 維持適當室內相對濕度

室內相對濕度一般以30%至50%為宜,防止空氣過乾導致鼻黏膜乾裂,或過濕增加塵蟎和病菌滋生。有需要時,可使用加濕器或抽濕機,以調控室內相對濕度。

鼻竇炎預防方法丨3. 避免接觸過敏原與刺激物

若對塵蟎、花粉、黴菌、寵物皮屑敏感,減少接觸這些刺激物有助降低黏膜長期刺激與發炎。

鼻竇炎預防方法丨4. 及早處理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為很多急性鼻竇炎是從感冒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當有感冒或流鼻水初期症狀時,就採取保護措施(如多休息、補充水分、鹽水洗鼻等),有助於減少進一步惡化為鼻竇炎的機會。

鼻竇炎預防方法丨5. 戒煙及遠離二手煙

吸煙或二手煙會損害鼻腔與鼻竇黏膜,破壞纖毛與黏膜防禦功能,有損呼吸道健康。

鼻竇炎常見問題(FAQ)

1.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鼻竇炎?

如果感冒症狀持續超過10天沒有改善,甚至出現面部脹痛、頭痛、鼻塞、嗅覺減退或濃稠黃色、綠色鼻涕,就可能是鼻竇炎。鼻竇炎的典型特徵是面部痛楚與壓迫感,當彎腰或按壓前額、眼周、顴骨位置時,痛感會加劇。若嗅覺變差或出現鼻涕倒流、夜間咳嗽,也屬常見症狀。如症狀嚴重或持續惡化,應盡快求醫,醫生可透過鼻腔內窺鏡或電腦斷層掃描確診。

2. 鼻竇炎會自然好嗎?

大部分病毒性急性鼻竇炎可在7至10天內自然痊癒,透過適當休息、多喝水、吸入蒸氣、使用鹽水洗鼻等方法可加速康復。不過,如果症狀持續超過10天未改善或出現高燒、劇烈頭痛等情況,可能是細菌性鼻竇炎,需由醫生診斷並處方抗生素治療。若為慢性鼻竇炎,通常難以完全自然痊癒,需配合藥物或手術治療。

3. 鼻竇炎怎麼根治?

鼻竇炎的根治方式取決於病因與嚴重程度。一般會先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類固醇鼻噴劑、鹽水洗鼻、止痛藥或抗生素(若為細菌感染)。若屬慢性或反覆發作的鼻竇炎,醫生可能建議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或鼻竇球囊擴張術,以擴大鼻竇開口、改善通氣和引流。若合併鼻瘜肉或過敏性鼻炎,也需針對這些問題一併治療,才能有效根治。

相關文章推薦

鼻炎等於鼻敏感?認識鼻炎種類、症狀、成因、治療藥物及預防方法

鼻水倒流怎麼辦?嚴重恐致咽喉炎!鼻水倒流原因/症狀/紓緩方法一文看清

牙痛與鼻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