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男日飲2L水仍生腎石 過多維他命C增生腎石風險

2025-10-08

腎結石是由尿液中礦物質結晶形成的疾病,常帶來劇烈腰痛、血尿、噁心等症狀,嚴重時需手術或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台灣泌尿外科醫生曲元正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一案例:一名35歲男子近期突發劇烈腰痛,伴隨冷汗與無法站立,急診檢查發現一顆5毫米腎結石。患者困惑表示:他每日喝水至少2升,為何仍長結石?

曲醫生解釋,單靠多喝水不一定能完全預防腎結石,喝水方式與其他生活習慣同樣關鍵。全球約10-15%的人一生中會遭遇腎結石,復發率高達50%。高風險群包括成年男性(風險為女性的兩倍)、肥胖者(BMI超過30)、有家族史者、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以及長期從事高脫水風險工作者(如戶外勞動或輪班者)。了解並調整以下行為,能有效降低風險。

1. 過量補充維他命C

許多人視維他命C為健康補充品,用以提升免疫力或抗氧化,但高劑量攝取可能意外增加腎結石風險,這對注重養生的群體來說頗具矛盾性。維他命C(抗壞血酸)在體內代謝後轉化為草酸,過量草酸會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結石,這是腎結石最常見類型(約佔80%)。每日補充超過1000毫克維他命C的男性,腎結石風險增加。

根據2013年刊登於《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過量補充維他命C可能增加男性罹患腎結石的風險,主因是過多的維他命C會轉化成草酸,提高尿液中草酸濃度,進而增加形成草酸鈣結石的機率。此外,腎功能不佳或有結石史者更應避免高劑量,建議每日上限為2000毫克,從水果如橙、奇異果獲取較安全。

每日補充超過1000毫克維他命C的男性,腎結石風險增加。

2. 高動物蛋白飲食

過量攝取動物蛋白如紅肉、魚類、蛋類或家禽,會改變尿液化學成分,從而提升腎結石風險。這類飲食增加尿酸水平、降低尿液pH值,並促進鈣與草酸的排泄,利於結石形成。美國泌尿協會指出,高動物蛋白飲食者腎結石風險較高,尤其非乳製品來源。 一項系統回顧分析顯示,此類蛋白質會提升尿中鈣、草酸和尿酸濃度,同時減少檸檬酸(一種抑制結石的天然物質)。例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如某些減肥法)短期內即可增加結石風險,並可能導致骨質流失。 建議每日動物蛋白控制在50-60克,轉向植物性蛋白如豆類、堅果,以維持酸鹼平衡。長期素食者風險較低,但需注意均衡營養。

高動物蛋白飲食者腎結石風險較高,尤其非乳製品來源。

3. 高草酸食物過量

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甜菜、堅果、巧克力、茶葉,若長期過量攝取,會增加草酸鈣結石風險。草酸在腸道吸收後進入尿液,與鈣結合形成晶體。國家腎臟基金會列出高草酸食物包括菠菜(每100克含約600毫克草酸)、杏仁和巧克力,過量可使尿草酸濃度升高。

研究顯示,限制這些食物可降低結石復發率20-30%,但需搭配高鈣飲食(如乳製品)以在腸道綁定草酸,減少吸收。 然而,並非所有高草酸食物都需完全避免;例如,煮沸可減少部分草酸。飲食草酸對結石影響因人而異,遺傳因素如草酸吸收異常者風險更高。

若長期過量攝取,如菠菜,會增加草酸鈣結石風險。

4. 水分攝取不足

脫水是腎結石首要風險因素,導致尿液濃縮,礦物質更容易結晶。Mayo Clinic指出,飲水不足者風險增加,尤其在炎熱氣候或劇烈運動後。 國家腎臟基金會建議每日飲水2-3升(約8-12杯),以保持尿液清淡(淡黃色)。輪班工作者或戶外勞動者因出汗多,風險更高。 研究顯示,增加水分攝取可將結石風險降低50%以上。

5. 高鈉與高糖飲食

過量鹽分(如加工食品、罐頭)增加尿鈣排泄,促進結石形成。每日鈉攝取超過2300毫克(約1茶匙鹽)會提升風險。 同樣,高糖飲料如汽水增加尿酸和鈣濃度。研究顯示,高糖飲食與糖尿病相關,間接加劇結石。 建議選擇低鈉食物、無糖飲料。

6. 久坐與肥胖

缺乏運動和肥胖改變代謝,增加尿酸、草酸水平。BMI超過30者風險翻倍。 每週150分鐘中等運動可降低風險。 肥胖也與糖尿病相關,進一步放大影響。

預防腎結石需綜合調整生活習慣:增加水分、均衡飲食(減少動物蛋白、高草酸食物)、控制體重、規律運動。研究顯示,五項可修改風險因素佔結石事件50%以上。 若有高風險因素,建議定期尿液檢查並諮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