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類對心臟不好的食物 食錯增加心臟病風險!附護心飲食建議

2025-08-22

早餐一個菠蘿油,下午茶一杯凍奶茶,晚餐再加碟乾炒牛河,這些看似尋常的港式美食,長期攝取會增加血管阻塞、高血壓和心臟病的風險。究竟心臟健康與飲食習慣有何關連?對心臟不好的食物有哪些?怎樣才可以食得健康又滿足?下文將一一解答。

心臟健康與飲食習慣的關連對心臟不好的食物
建立護心飲食習慣對心臟不好的食物常見問題(FAQ)

心臟健康與飲食習慣的關連

心臟健康與我們的日常飲食選擇有密切關係。長期攝取某些特定類型的食物,會直接或間接地引發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包括:

- 高血壓: 攝取過量鈉容易導致血壓飆升
- 高膽固醇:攝取過多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會令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
- 高三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是一種與心臟病相關的脂肪。過多的糖分和精製碳水化合物,會在體內轉化為三酸甘油酯
- 身體炎症:高度加工食品(例如薯片、曲奇餅、午餐肉、香腸等)和含糖飲品,含反式脂肪、精製碳水化合物、高果糖玉米糖漿、各種人工添加劑等,過量攝取這些成分會引發體內慢性炎症,炎症會損害血管壁,以及令動脈粥樣硬化
- 肥胖: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容易導致體重增加,而肥胖本身就是心臟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對心臟不好的食物

要維持心血管健康,並非要完全戒吃所有美食,而是要懂得分辨並盡量減少攝取以下6類對心臟不好的食物:

對心臟不好的食物丨1. 加工肉類

午餐肉、香腸、煙肉、臘腸等加工肉類,是心臟健康的大敵。這些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為了防腐和調味,通常會添加大量的鈉和化學防腐劑。過量的鈉會使身體保留過多水分,增加血容量,從而直接導致血壓升高。許多加工肉製品含有極高的飽和脂肪,會顯著提升體內的壞膽固醇水平。攝取肉類時,應盡量選擇新鮮、未經加工的瘦肉、家禽或魚類作為蛋白質來源。

對心臟不好的食物丨2. 高鈉食物

除了加工肉類,許多日常食物亦含有大量的鈉。常見高鈉食物包括豉油、蠔油、各式調味醬汁、罐頭食品、薯片、餅乾、加工紫菜、即食麵的調味料、醃製食品(梅菜、榨菜、豆豉、鹹魚)等,過量攝取鈉會導致高血壓。一項研究指出,多攝取富含鉀質的食物,如香蕉、綠葉蔬菜、豆類、堅果、奶製品及澱粉類蔬菜,有助於平衡鈉的作用,放鬆血管並促進鈉的排出體外,從而有助降低血壓。

對心臟不好的食物丨3. 油炸食品

炸薯條、炸雞、炸餃子、沙翁等,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高熱量及不健康的脂肪,包括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這些脂肪會對整體健康產生多方面壞影響,並直接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建議改用氣炸鍋、焗爐或水煮方法烹調食品。

對心臟不好的食物丨4. 含糖飲品

市面上的包裝飲品、珍珠奶茶及汽水等,是糖分的重災區。這些含糖飲品除了提供大量熱量外,幾乎沒有任何營養價值,飲用後會導致血糖水平急速飆升,身體為了應對,會分泌大量胰島素,長期下來可能引致胰島素抵抗,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糖尿病與心臟病息息相關。當身體無法立即消耗的糖分,會被肝臟轉化為三酸甘油酯,積聚在血液中,轉化為脂肪。建議口渴時應以清水或無糖茶代替含糖飲品。

對心臟不好的食物丨5. 精製澱粉食物

精製澱粉食物例如白飯、白麵包等會讓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飆升,長遠而言不利心血管健康。建議可選擇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等全穀物。

對心臟不好的食物丨6. 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

反式脂肪常見於人造牛油、起酥油、油炸食品(如薯條、炸雞)以及含有部分氫化植物油的烘焙食品(如酥皮撻、曲奇餅)。反式脂肪不但會大幅提升壞膽固醇,更會降低好膽固醇,對心血管造成嚴重影響。飽和脂肪主要來自動物性食品,例如肥肉、雞皮、牛油及全脂奶製品,過量攝取同樣會增加壞膽固醇。建議細閱食品標籤,避免任何含有氫化植物油的產品。烹調時選用橄欖油、芥花籽油等不飽和脂肪,並多攝取堅果、牛油果等健康脂肪來源。

建立護心飲食習慣

除了要避免上述對心臟不好的食物,要護心也可以從改變日常飲食習慣着手。以下是4個維持心臟健康的飲食建議:

建立護心飲食習慣丨1. 多選擇原型食物

盡量選擇未經加工或最低程度加工的天然食材,如新鮮蔬菜、水果、全穀物和優質蛋白質。

建立護心飲食習慣丨2. 閱讀營養標籤

購買食材時,多比較不同產品的鈉、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含量,選擇較健康的食材。

建立護心飲食習慣丨3. 在家煮食

在家煮食可選購新鮮、有機、少加工的食材,同時可避免外出用餐常見的多鹽、多糖和多油問題。

建立護心飲食習慣丨4. 多菜少肉

奉行多菜少肉原則,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有助降低膽固醇,對心臟健康大有裨益。

對心臟不好的食物常見問題(FAQ)

1. 心臟最怕什麼食物?

心臟最怕以下6類食物:

- 加工肉類:午餐肉、香腸、煙肉、臘腸等加工肉類,通常含有大量的鹽分、防腐劑及飽和脂肪,會顯著提高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高鈉食物:常見高鈉食物包括豉油、蠔油、各式調味醬汁、罐頭食品、薯片、餅乾、加工紫菜、即食麵的調味料、醃製食品(梅菜、榨菜、豆豉、鹹魚)等。過量攝取鈉會導致高血壓
- 油炸食品:如炸薯條、炸雞、炸餃子、沙翁等,含有高熱量及不健康的脂肪,包括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會直接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 含糖飲品:含糖飲品會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及胰島素濃度,導致肥胖,並與氧化壓力、炎症、胰島素抵抗、膽固醇水平升高及二型糖尿病有關,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精製澱粉食物:例如白飯、白麵包等會快速升高血糖,長期不利心血管健康
- 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不但會大幅提升壞膽固醇,更會降低好膽固醇,對心血管造成嚴重影響。過量攝取飽和脂肪同樣會增加壞膽固醇

2. 什麼食物補心臟?

以下是一些對心臟有益的食物選擇:

- 優質蛋白質:選擇新鮮、未經加工的瘦肉、家禽或魚類
- 全穀物:以糙米、燕麥、全麥麵包等取代白米和白麵包,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 健康脂肪:從堅果、牛油果、橄欖油、芥花籽油等來源攝取不飽和脂肪
- 原型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未經加工的天然食材,因為富含維他命、礦物質和抗氧化物

3. 心臟不好怎麼改善?

除了要避免進食對心臟不好的食物,以下是4個維持心臟健康的飲食建議:

- 多選擇原型食物:盡量吃食材的原始樣貌,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取
- 閱讀營養標籤:購買包裝食品時,注意其鈉、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含量
- 盡量在家煮食:在家煮食可選購新鮮、有機、少加工的食材,同時可避免外出用餐常見的多鹽、多糖和多油問題
- 多菜少肉:增加蔬菜和膳食纖維的攝取,有助於降低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