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會取代我們的工作?

天峯醫生 | 2024-05-08

面對如日中天的AI發展,雖說當下它仍未能全面取代人類,但已有不少專家報告提出,有些職位或工作可能會被取替;而事實上,AI在某些工種已表現出比人類更勝任的工作能力。

例如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包括銀行、購物網站、政府部門等,利用語音識別和電腦聊天功能提供24小時熱線服務,明顯地減少了電話客服員人手需求;又比如愈來愈多店舖設有自動付款機,甚至有無人售貨商店出現,收銀員和零售店員的數目大大減少;此外,物流行業中也有許多已經用上智能倉庫管理和運輸系統,極大地節省聘用運輸工人的成本。

不要以為只有基層工作受到影響,曾經有經濟學家的研究報告指出,最受AI影響的職業當中亦包括行政人員、法律相關事業、金融等。筆者相信,其原因是這些行業要麼只依據指令作業,要麼涉及複雜數據或資料分析;專家很多時需要長時間學習和思考,並積累經驗而成,然而電腦則依靠大數據快速運算,無論速度和準確度都可以輕鬆戰勝人類,最可怕的是,AI根本不需要休息,也不會鬧情緒,亦不會跟你計較員工福利(至少現在不會)。

實際上,部分大型企業已開始用AI取代人力,跨國科技公司IBM曾於2023年8月表示,將用AI取代約八千人的職務。跨國投資銀行高盛去年有報告指出,香港高達30%的職位可能將會被AI取替。

態度難被取替
平心而論,其實幾乎在任何一個範疇,總有應用AI的地方,即使醫療領域,同樣有AI取代人力的情況,例如利用AI檢視診斷圖像,幫助醫生標示有可能屬於病變的部位,雖然現今階段這類技術仍只用於輔助性質,卻有人預計,部分醫療診斷職業終有日可能會被AI取替。

筆者在〈如何不讓AI取代真人醫生?〉一文(刊於2024年3月27日)中就提過,不認為也不希望AI取代真人醫生,原因並非AI的「知識」和「技術」不能取替人,而是「態度」。

除了不少專家報告提出哪些職位或工作可能會被取代,亦有專家說哪些工作不會被AI取替。有趣的是,有些職業範疇會出現在某報告的「會被取代」名單內,同時又出現在另一些報告的「不會被取代」名單內,醫療服務便是其中之一。

對醫療服務而言,可能因為所牽涉的範圍很廣,有些工序或許容易一點被AI取替,但有些則較難。

倒不如退後一步問:我們到底希望AI做些什麼?為何期望AI取代這些工作?又或者再退後多一步:為什麼我們需要創造AI?

AI應該為人類有更美好生活而作出貢獻。

坦白講,對於每個推動AI發展的人來說,其目的可能不同;然而,對所有人類而言,AI的發展應該為人類有更美好生活作出貢獻。我們希望將一些重複厭悶、辛苦勞動、危險艱辛、複雜費時等工作交給機械人,從而希望有更多時間創造自己新的價值。可惜,大家往往只記得前者,而忘記了後者。

我們都希望將一些辛苦勞動的工作交給機械人。

特質最重要
我們記得前者的原因是,通常只止於藉住AI減低成本、提高效益,至少大部分企業有如此想法,而「時代洪流」便成為他們裁員的最佳理由。無可否認,物競天擇始終是永恒不變的大道理,時代變而自己不變,換來的自然是被淘汰。所以,與其說什麼職業會被AI取代,倒不如研究哪樣的人會被AI取替。換句話說,從事什麼工作並非最重要,你擁有的特質才是會否被AI取代之關鍵。

從事什麼工作並非最重要,你擁有的特質才是會否被AI取代之關鍵。

作為醫護人員,同樣希望重複苦悶、費時等工作可以有AI分擔;不過,如果只為節省人手人力的話,整個醫療服務自然會被AI取替。相反,只要保持不斷創造自己新價值的初心,利用AI提升病人安全和治療果效,並爭取由AI所產生的空間,聚焦發展更多更全面和人性化的治理和照顧方案,這才是真正的醫療發展。

AI的確讓很多人失去工作,可是同時亦使許多人獲得新工作。無論哪一種職業,機會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些能夠維持高度多元思考、情感認知、創造力,以及互動溝通能力的人,不單不易被AI取代,更能持續領跑AI。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AI對醫療領域影響,醫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