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CA有效減心臟病發

馮永康醫生 | 2025-03-14

自從人類發現X光應用於醫學造影術,可透徹地觀察人體結構和病變,第一台電腦掃描(C.T.)儀器在1972年出現。在1976年,史上第一次應用C.T來評估心血管鈣化情況,藉以判斷心血管病程度。隨着科技進步,1998年首創的C.T心血管造影術(CT Coronary Angiogram, CTCA)更能清楚地評估心血管閉塞情況。在現今處理病人的胸痛問題和心血管治療,CTCA一直擔當着重要角色。

早於2018年,一項大型隨機研究SCOT-HEART,針對那些胸痛病人,已指出CTCA能有效地減少這些病人心臟病發機會。在今年1月份的《刺針》期刊,也刊載了這份研究報告的10年跟進發現,就讓我們一齊溫故知新,看看一次的CTCA檢查,如何減少心臟病發機會。

這研究早於2010年在蘇格蘭開始,主要資金來源於蘇格蘭政府,而非任何儀器或藥廠贊助。這些年齡介乎18至75歲出現胸痛症狀者,由家庭醫生轉介心臟專科醫生評估。醫生可決定用心電圖、驗血、跑步心電圖等傳統檢查。超過1000多名病人隨機接受CTCA檢查,而另一半則接受一般診斷和治療。病人在CTCA檢查時,醫生亦可進行任何跟進治療。主要跟進重點是這些病人出現心血管病致命或心臟病發,在接受CTCA檢查與否有任何分別。

在10年跟進後,病人在CTCA組別在以上跟進重點,比沒有CTCA檢查減少21%,主要減幅來自心臟病發機會率減少28%,其餘重點如總死亡率、心血管病致命或中風,在兩個組別並無分別,甚至在有否接受入侵性心血管造影或通波仔手術,在兩個組別也沒任何分別。在CTCA組別,接受抗血小板藥、降膽固醇藥物等預防性治療,在CTCA組別較多,亦可能解釋為何CTCA組別中比較少心臟病發。

現今CTCA檢查已變得非常普遍,醫療成本也下降不少,一項非入侵性檢查能在10年間減少心臟病發機會看似匪夷所思,但科技進步是毫無疑問能減少嚴重疾病發生的機會。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CTCA檢查心臟,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