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肚服和飯後服 有何分別?

黃駿 | 2019-06-18
藥物種類繁多,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服用指引。(網上圖片)

大家平日在醫院或診所看醫生後,都會因應不同的病情而需要服食一些藥物。不知道大家有否注意並跟從藥物標籤上關於服藥的提示呢?以下文章會為大家解構為什麼在服用某些藥時,要留意關於餐前或餐後服的指示,並按指示服藥。

一般來說,有關餐前或餐後服食藥物時的指引包括:(一)空腹服;即餐前一小時服藥或餐後兩小時才服藥 ,(二)與餐同服;即進餐前一刻服藥或進餐後立即服藥及(三)飽腹;即餐後一小時之內服藥。

建議空肚食藥的原因大多因為食物會降低身體對藥物的吸收,例如食物會與藥物結合成複合物,難以被身體吸收。而且,進食後胃酸分泌增加,酸鹼值的變化亦會影響藥物的吸收。例子有口服抗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的雙磷酸鹽 (Biphosphonates)的阿侖磷酸 (Alendronate)及利塞膦酸 (Risedronate) 建議空腹服用,一般建議病人早餐前30分鐘服,確保藥物不會與食物,飲品及其他藥物在消化道中結合成複合物,否則藥物便不能被有效吸收。另外,某些口服抗生素易受胃酸破壞,需要空腹服用,否則會降低抗生素的藥效,影響病人藥物治療的效果。例子有盤尼西林類 (Penicillin)中的安比西林(Ampicillin)及氯唑西林 (Cloxacillin)。

建議與餐同服或餐後服藥的原因包括有些藥物本身會引起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副作用,嚴重的更會導致胃炎或胃潰瘍。藥物的例子包括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中的「布洛芬」(Ibuprofen)、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及萘普生 (Naproxen) 等。另外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藥物如亞士匹靈 (Aspirin)及口服類固醇藥物 (Oral Steroids)亦建議與餐進食或餐後服用,以減輕對腸胃的負擔。

另外,對於某些屬脂溶性藥物來說,與食物同服或有助藥物的吸收。因為進食能刺激膽汁分泌,有助消化脂溶性藥物,幫助吸收。例如用作治療癲癇症和神經痛症的卡馬西平 (Carbamazepine),又或是用來治療中度至嚴重皮膚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的口服維他命A衍生物 (Acitretin)。以及另一種多用於治療嚴重暗瘡患者的口服維他命A衍生物(Isotretinoin),均需與餐同服或飽腹服藥。

有些病人需要服用不同種類的藥物去治療一種疾病,當中亦要留意所服用的藥物或會對空/飽肚食藥有不同建議。例如其中一種糖尿病藥物雙胍類藥物(Biguanides)的「甲福明」(Metformin)建議餐後服用,以減輕腹瀉、腸胃不適等副作用。另一種糖尿病藥物「磺胺尿素劑」(Sulfonylurea)亦建議與餐服用。原因是此藥較易引起血糖過低,會出現冒冷汗,發抖及心跳加速等症狀,嚴重的低血糖的病人更會出現意識不清、昏睡或昏迷。所以,與餐同服能避免糖尿病人血糖過低。另外,有一些糖尿藥是必須在餐前一刻才服藥,例如葡萄糖甘酶抑制劑 (α-glucosidase inhibitors) 的 阿卡波糖 (Acarbose),通過抑制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來控制餐後血糖升幅。因此,需於餐前一刻服藥以發揮藥效。由此可見,即使用於治療同一病症,不同的藥物可能各有其服食指引,病人需多加留意。

有些藥物的服用時間與飯餐間距是有明確指示的。例子有用作治療胃痛、胃潰瘍、胃酸倒流的胃藥。胃藥一般可分為中和胃酸藥或抑制胃酸分泌藥。中和胃酸藥 (Antacids)如含鎂和鋁制酸劑建議與餐同服,有利中和進食後分泌的胃酸。而抑制胃酸分泌藥如H2受體拮抗劑 (H2 Antagonists)及質子泵抑製藥 (Proton Pump Inhibitors, 或簡稱PPI)則應在餐前30分鐘至一小時服用,讓藥物有足夠時間吸收並發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效。

由於藥物種類繁多,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服用指引。因此,病人若對正在服用的藥物有任何疑問或憂慮,可與藥劑師或醫生聯絡。

作者為註冊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