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測量心律

馮永康醫生 | 2019-08-29
如何確診或檢測是否患上AF卻有一定難度,要知道大概20%至30%的患者並沒有病徵,如心悸、氣喘或頭暈等,不幸的是他們病發時已經中風。

心房顫動(AF)跟中風的關係相信也不用詳加解釋。如何確診或檢測是否患上AF卻有一定難度,要知道大概20%至30%的患者並沒有病徵,如心悸、氣喘或頭暈等,不幸的是他們病發時已經中風。更麻煩的是早期的AF大都是間歇性,即是一次的心電圖檢查完全不可能排除AF的可能性,這樣令確診AF難上加難。大家可能聽說過24小時心電圖,儀器會綑綁着病人一整天,在檢查期間不可以洗澡,如果在夏天就十分不便。更甚的是若AF或其他心律狀況剛好沒有在檢查當天發生,那24小時的檢查可能變得無作用,甚至浪費金錢。

針對這些情況,大約10年前,生產起搏器的公司發明一項名為植入式環路紀錄儀(ILR),透過一次局部麻醉,在皮下植入ILR直接讀取心電圖。這些儀器所錄下的心電圖與傳統的心電圖可說大同小異,在統計學上幾乎是一樣的。因為是植入的關係,可以長時間監察,不少從前無法確診的病人也能接受適切的治療,減少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不過,新的問題又來了,它始終是一項手術,雖然十分簡單,但仍有不少人十分抗拒。

過去數年,智能手機及智能手錶大行其道,那麼能否透過這些智能產品來監察心律呢?大家必須分清楚,記錄心跳資料並不等同記錄心律毛病。心律是指心跳的規律性;心跳速度純粹指快或慢,慢的心跳也可以是AF。如何在這些智能產品記錄下的心電圖才是最重要的。大家一定聽過某生果品牌出產的一款智能手錶,其記錄下來的心電圖在科研數據中確能準確地診斷AF,但它也有局限性,下一期再和大家分析。

作者為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www.brain-classroom.com

 

[信健康] 準確測量心律免中風? 健康貼士派上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