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探索(六)

青斯 | 2019-12-07
浩瀚草原上,年幼動物會在母親附近找尋安全感。

上文提到要尊重個人做事生活方式和空間,這帶到每個人都需要的安全感,空間是安全感的一部分。若這安全感受威脅,就會引發一連串保護自己的動作。安全感分幾個層面,先談最基本的生命安全感,這在拍攝雀鳥時常見。大部分雀鳥都害怕受人類攻擊,當我老遠看見隻翠鳥而想走近一點拍攝時,每當距離縮短到某程度,或翠鳥察覺到鏡頭反射出去的光時就會飛走,屢試不爽。非洲的動物也如是,會維持一個安全距離,以保護自己若被攻擊時,有足夠時間逃生。非洲的沙漠犀牛也先把獅子趕到安全距離外,才在水池飲水!

依附理論

人有思考和自我概念,要求的安全感比動物複雜得多。在文明社會中生活,雖不能排除生命受不明襲擊,如上月底倫敦橋恐襲事件,機會畢竟較低,否則人人都要習自衞功夫防身。不過每人性格不同,人又着重群居,文明社會生活還帶來個人、家庭、工作和社交層面的威脅,令人要盡力保護自己的秘密、尊嚴、形象、信仰、信念、物質及非物質性所有、生計、關係及脈絡。一旦這些受到嚴重衝擊,亦會引發類似生命受威脅時的保護行為。若不明白這些行為本質,我們易錯判形勢!

安全感是確定感的一環,在〈不確定感〉一文中看到人都樂於追逐「意見一致性」,以令自己覺得在殘酷世界中並非孤單上路,有同聲同氣者同行。旅居外地的華人,喜建唐人街來互通消息及支援,遇上同鄉同姓者更分外親切。

心理學上有依附理論,可以解釋個人層面安全感的建立。動物本性就是,嬰兒出生後會依附父母身邊提供的安全環境成長,遇上任何外在威脅,回到父母身邊就安全。這安全成長能建立日後的自我、自信和自尊,以及透過情愛,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層面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締造自己的安全圈和確定圈。若個人層面安全感未能健康發展,成長後就會用其他心理防衞機制(Defence Mechanisms),例如投射、 否定、壓抑,情感退化等,令自己容易處理生活帶來諸多的憂慮煩擾,站起來保護自我自信和自尊!每個人都有自己包袱,沒有對錯,最重要是認識自己,認識周邊的人!

以前有位經理管理手法引起許多下屬不滿,試過很多方法都不能改善, 迫不得已把經理調到另一崗位,以為做了好事,怎知一眾前下屬卻表達極大憂慮。我去問個究竟,原來他們擔心我會否也把他們調走!我上了寶貴一課,安全感須妥善處理,才能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