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公主號 人類慘痛的COVID-19活體實驗號
截至2月27日,從鑽石公主號乘包機回港的193位香港人當中,有6位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與此同時,從船上離開的1000多位乘客當中,有一位日籍老伯伯回家後發病身亡,另外一位日籍老婆婆於2月19日離船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到櫟木縣,及後發燒並確診受感染。
鑽石公主號1月20日啟航。當中一位乘客於1月19日開始咳嗽,逗留至1月25日在香港下船,於2月1日確診感染。
由當天開始,筆者就非常擔心鑽石公主號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爆發。2003年沙士時,筆者在沙田威爾斯醫院兒科病房接受專科訓練,曾參與當年由盧煜明教授領導的香港中文大學冠狀病毒基因排序組的工作。對於大規模爆發,例如淘大花園和飛機上的感染記憶猶新。有醫學文獻顯示,曾經有一班載有120人的客機,當中一位乘客帶有病徵,22位同機乘客陸續發病(18%),其中8人是坐在帶菌者的前三排。SARS病毒可以在大型運輸系統上傳播。有前車可鑑,筆者已經於2月6日在自己的臉書上提醒船上的人,希望收到訊息後,加強自身傳染病感染措施的管理。
可惜,船上感染人數每天陸續上升。鑽石公主號於2月5日共有3711人:乘客2666人;船員1045人。以2月27日計,感染人數有705人,達全船的18.9%,當中4人死亡。
以國籍計算,香港乘客350人,感染至少70人;當中乘包機返港的193人有至少6人確診。美國籍乘客400人,當中乘包機接返美後證實有36人受感染。英國籍乘客30人,感染4人。日本90位檢疫人員當中有8位確診,其中一位是男醫生。1045名船員當中,538人是菲律賓人,其中80人於2月26日確診。菲律賓政府於2月26日將445名病毒測試呈陰性的船員帶返菲律賓。據報道,日方會安排其他國籍船員繼續在船上隔離14天。
隔離措施形同虛設
COVID-19病毒在鑽石公主號的傳播率驚人,感染人數估計應該會繼續上升。
鑽石公主號有如一個人類自編自導自演的新型冠狀病毒實驗號(in vivo human model of COVID-19),猶如二十一世紀的「鐵達尼號」,由於掌舵人錯判形勢,出現災難性的悲劇。
鑽石公主號給我們的4個啟示:1.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2.大型運輸工具的隱藏傳染病風險;3.日本目前的危機;4.香港以及世界各地的危機。
1.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
隸屬於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國立傳染病研究所(NIID)於2月21日發表了一份關於鑽石公主號檢疫的報告摘要。當中有幾點值得注意:鑽石公主號於2月3日停泊於橫濱港,乘客不能落船。2月4日,乘客晚餐以自助餐形式舉行。衞生部門派人為有病徵的人收集呼吸道樣本進行基因測試,要3至4天後才有結果,確診才離船去醫院隔離。有報道,日本當時欠缺快速測試,所以並沒有立刻為所有人做,而是乘客先行,以年齡和自身疾病決定先後,船員則最後才測試。有部分船員仍要照顧乘客飲食,他們並沒有如乘客一樣隔離,他們共用一些休息的地方,雖然工作時有口罩和手套,但進食時是沒有戴口罩並坐在一起。當發燒時,船員並沒有立刻被隔離,在CNN的報道,有船員說發燒兩天後才有醫生看和快速測試做。病毒在船上的傳播途徑可以包括:空氣、洗手間設備、受感染的船員或公共地方。從很多報道的影片看到,乘客並沒有嚴格執行戴口罩和減低社交接觸。有日本醫生在網上發布短片,指出隔離措施形同虛設,造成交叉感染。NIID的報告指出,以2月18日感染的531人當中,沒有病徵者達255人。數字驚人的隱形病患,令人擔心出現大規模社區傳播。亦由於鑽石公主號於14天的隔離期過後持續有人確診,病毒潛伏期會否超過14天也有待考證。
病毒恐將遍播各地
2.大型運輸工具的隱藏傳染病風險
類似的郵輪,還有另外幾艘。比較擔心的是,下了鑽石公主號郵輪的乘客,自行坐飛機或公共交通工具回日本的老家或回自己的國家,當中可能會有什麼公共衞生的風險呢?
3.日本目前的危機
筆者擔心日本未來的兩三星期的確診人數會和南韓一樣,變得遍地開花。以18%的人數來計算,下船的1000人當中,假若有18%後來確診,這180位病患將會在日本以至世界各地散播病毒,後果不堪設想。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表示,當局持續聯絡逾800名下船者,其中有45人有發燒等病徵。根據Science報道,原本已返回工作崗位的日本檢疫人員,日本政府現在考慮開始全部在家檢疫14天。這些傳染病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4.香港以及世界各地的危機
就以南韓大邱市新天地教會信徒引起數以百計的感染個案為例,超級傳播者會對醫療系統造成突如其來的壓力。在這陰霾中,特區政府能否當機立斷,對日本等疫區封關,截斷境外輸入個案,讓我們的前線醫護和衞生署的工作人員能集中精神處理手上的數以萬計的追蹤者和確診個案,讓我們120萬名兒童能回校上課、700萬名香港人有正常生活的可能?
撰文 : 洪之韻醫生_兒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
[信健康]捍衞健康非難事,變種病毒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