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之物

顧小培 | 2020-03-13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在其官方網頁上列出了他們的「使命」,總的來說有三項。一是「提倡愛護動物,保障牠們的健康及福利」;二是「防止動物受到虐待及解除牠們的痛苦」;三是「通過教育,啟發社會人士對生命有更深徹(深切?)的尊重,從而令人與動物能夠和諧共處」。

然則,什麼是「動物」?根據〈維基百科全書〉,動物是一大「類群」,屬「多細胞真核生命體」,統稱為「動物界」。這是「動物」的定義嗎?不見得。

所謂「定義」(definition),乃是用最少最簡單的措詞,將一個概念中所包含的內容,扼要而「完整」地表達出來。例如我們說:什麼是「直角」?答案是:「兩條直線相遇形成的角,其角度相應一個圓周對應的圓心角,為後者的四分之一。」圓心其實是一個點。一般把它的四周劃分為360度。所以直角等於90度,一點兒不多,一點兒不少。「定義」就有這個功用,將含意完善地闡述,不多也不少。

你可能以為應該會有一個詳列特點的清單,把「動物」這個名詞牢牢地(既不多也不少)扣起來。但原來並沒有。上述有關「動物」的說法,只是把這「類群」從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分開來而已,並沒有列出它屬「定義」性質的特點。

雖然我們知道不少「動物的特點」,但都屬大概的,只是普遍地適用而已,換言之,差不多全有例外。例如:動物均屬真核生物,「通常」是多細胞的(有黏體動物為例外),這可以將它與細菌以及大多數原生生物區分出來;它「通常」有一個內腔,在其中消化食物,這可以將它與植物和藻類區分出來;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通常」在其胚胎發育時,會隨着發育而變得固定,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後的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動物一般具有一個分化出「分別組織」的身體,包括肌肉(藉收縮等活動控制身體的移動)和神經(接收與傳遞訊息),但有小部分屬例外(譬如海綿);在各式各樣的動物之中,「幾乎所有」都會進行某種類型的有性生殖,但也有許多動物能做出無性生殖。大多數動物乃是間接利用太陽光的能源來生長,因為它們吃植物(或以其他吃了植物的動物作食糧),利用植物產生出來的糖供應活動的能量。但是連這個也有例外。在靠近海床上生活的一些動物,取用「由其他方式合成能源」的古菌和細菌,作為其食物鏈的基本部分。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草本對症 尋醫不問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