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國人

顧小培 | 2020-05-07

中國人所說的「否極泰來」,乃是源於《易經》。但其實,縱然不以古人的說話來拋書包,其中的道理也是很實在的。「否極泰來」可以說是「衰到貼地」,也就是不能更壞的了。待去到那境地(否之極點),乃是走到「極」端,by definition(顧名思義)不可能超逾「極」限,於是非「泰」不可。所以,若想引用「否極泰來」這句話來形容一個情況,問題並不在於「否極」是否會引致「泰來」,而是:這個眼前的「否」狀況,到底有沒有達至「極」限?如果尚未有,還會「否」下去。

另一個看法是:「否」往往是漸進式的,一步一步,愈來愈糟;換言之,一路累積上去,直至去到「否極」的地步。然則最先的徵狀會是怎麼樣?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事情的發生。那宗事本身也許有深遠的影響,也可能只是獨立事件,無傷大雅,只是將整個形勢帶往另一個比較高(更壞)的層次而已。

中國自從十九世紀初期,一直在「否」的路上走。清朝政府的腐敗羸弱,遭列強欺侮。一小撮文人的圖強,甚至民國的成立,帶來的只是變局,未能挽狂瀾之既倒。之後軍閥割據,日軍犯境,內憂外患,民生塗炭;走的仍是下坡路。待1949年如毛澤東所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卻尚未能歇下來。再折騰了三十年,才由鄧小平掀起改革開放,於是「泰來」。

香港有部分人沒有看通這形勢;事實上,不要說「看通」,連「看到」也付之闕如,簡直就是視而不見。那些香港人可以劃分為多個種類。一種是自命不凡,以為自己出生或成長於香港,比較大陸同胞高人一等。其二是心懷不忿,對那些能迎頭趕上的大陸人抱輕視甚至敵視之心。三是因為過去種種,無論是基於人民共和國整體對內對外的表現,或源自發生在自己或近親身上的私人恩怨,對執政黨懷着無可泯滅的憎恨。其四是一群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他們既沒有歷史方面的知識,也欠缺分析事物的能力,於是很容易被人牽着鼻子走。其餘還有一小撮「吳三桂」,他們被私心私利所蒙蔽,甘心做顛覆的勾當,不惜殘人以自肥。

然則如果一個香港人只是因為看到中國大陸有「泰來」的表現,從而支持中國政府,不也是基於功利主義而絕不可取嗎?可以這樣說。事實上,有不少亟力向大陸靠攏的富豪,目的只為能取得「人大」或「政協」等一官半職,正屬此類。但不少香港人之所以支持一國和兩制,只是因為自己是中國人,數典而不忘祖而已。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