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空間

青斯 | 2020-07-11
沙漠邊的廢墟,能給予很多思想和創作空間。(作者圖片)

有研究顯示,能說多種語言者出現腦退化的年齡,往往比只說單一語言者遲4至5年,這是鼓勵退休者學習新語言的理據。我沒太大動力學語言,沒得運用就會忘掉,倒想重拾對音樂的興趣。學生時代我學過結他,後來到過琴行上幾節電子琴的課,終未有緣份學好。現在家中有琴,又可透過虛擬琴鍵練熟指法,就想再續鋼琴未了緣!我這個人喜歡自己摸索,也就跳過基礎練習,找容易的曲目入手,不知何解《齊瓦哥醫生》的主題曲浮現腦海中。為了解曲目背景,我做了資料搜集。

《齊瓦哥醫生》這電影我看過多遍,但從沒深究作者俄國詩人Boris Pasternak的故事。現在才知齊瓦哥醫生其實是作者的化身,小說記敍他和情人在俄國革命及後期的經歷。Pasternak生於藝術世家,作為畫家的父親為托爾斯泰作品畫插畫,托爾斯泰亦是他們家中常客。Pasternak對俄國有濃厚情懷,就算家人移居英國,他也堅決留下。出版《齊瓦哥醫生》前,他已寫下很多詩集,連史太林都讀過他的詩,知道他的存在,某程度上曾保護他免受清算之牽連。他為俄國做下大量翻譯工作,多次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Pasternak在1956年完成《齊瓦哥醫生》的寫作,這時史太林已死,赫魯曉夫掌政,可惜因這書對社會主義有負面描述,不能在蘇聯出版,只得偷運到意大利於1957年出版,Pasternak隨即獲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為恐被流放,他被迫放棄接受獎項,並於1960年離世。獎項直至1989年才由兒子領取。小說多年來也不能在蘇聯出版,直至2003年才成為中學教材。

文人和藝術家多愁善感,懂得表達這思緒和思想的鬥爭,不然寫不出偉大作品。但他們都要安全空間,透過創作,以文字或音符去抒發情懷思緒,探索生存意義,逃避或反映現實。海明威寫的戰地春夢,男女主角從戰亂的意大利逃到中立國瑞士,以為找到樂土,誰料幾個月安居過後,女主角竟死於難產,控訴現實的殘酷!

安全感屬基本需要

人需要思想、生活、言論空間, 有空間才有安全感。根據馬斯洛(Maslow)的學說,安全感的層次雖比溫飽高,但同屬基本需求!Pasternak 也有相對安全的環境讓他創作。九七前移民西方的港人莫不是追求空間和安全感。冷看西方諸國領導,誰不在爭權奪利,新冠肺炎疫情或令移居外地的中國人受不同目光對待,但制度仍保障思想和說話空間。以前在醫院工作,引進改變也須考慮心理安全感等問題。

我曾想過寫小說講述醫院的故事,在動盪不安的時刻,或有更多創作靈感和空間,令夢想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