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驗病毒嗎?

林永和醫生 顔寶倫醫生 | 2020-07-23
雖然新冠病毒已經在社區傳播,但現今於社區收集到的樣本,仍然是以低風險的群組居大多數,檢驗目的是「排除」多於「確定」染病。(香港中通社圖片)

本港新冠病毒疫情嚴峻,現正在社區爆發,也入侵了我們的老人院舍。社區大眾都有受感染的危險,現在除了繼續各項防疫措施外,大家都會問:「到底我需要去驗病毒嗎?」

我們現在主力以「深喉唾液」來作新冠病毒的測試。好處是其「敏感度」頗佳,若結果是「陰性」,而患者不屬高危或沒有明顯病徵,就可以很可靠地排除患上新冠病毒。相反,若果結果是「陽性」,患者便是「初步確診」,並會由衞生防護中心的同事安排入院,做「鼻咽和喉嚨雙拭子」及其他檢驗來作確診。

留「深喉唾液」不需要醫護的額外協助,可以由患者自行在家裏進行,也不會增加傳播病毒的風險。留唾液進樣本瓶後,記緊將瓶蓋扭緊,再放進兩層膠袋封好。若果瓶蓋鬆開,唾液樣本漏出來,實驗室人員會因為感染的風險而唯有將樣本丟棄。

那疫情至今,又應該如何應對,大家都會問這些問題:

問:我應否做深喉唾液核酸測試?

答:請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一、我有沒有呼吸道、腸胃、發燒、疲倦等可能是新冠肺炎的病徵?

二、有沒有緊密接觸確診者?

現時疫症在社區爆發,大家都有可能遇上隱形患者(如在外飲食、做運動、吸煙等),有時又沒戴口罩或手部衞生做得不足。若有身體不適,便應看醫生(公營診所、急症室、私家診所及醫院)及要求做深喉唾液測試,並且及早接受合適的治療及避免傳播其他人。

緊密接觸兩大因素

問:到底何謂緊密接觸?

答:緊密接觸包括以下兩大因素:

一、接觸確診患者的日期:在確診患者出現病徵前兩天內或病發後;

二、接觸類型:同住家人、面對面接觸(如工作、吃飯)而沒戴口罩,時間超過15分鐘。

要注意以下幾點:

‧如已經有緊密接觸確診者的情況,即使你現在沒病徵,也要及早求診及做測試。

‧如曾接觸確診患者,而其中一人或大家都有戴口罩,又有注意手部衞生,受到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不應算是緊密接觸;但如果在同一工作環境或同住,除了要繼續戴口罩預防感染外,飛沫也可沾染物件,若果加上空氣不流通,也有一定風險。建議先做一次深喉唾液測試及監測自己身體14天,並要在期間做足預防感染其他人的措施。

‧如果只是間接又間接的接觸,例如同事的家人的朋友是確診者、居住在有確診患者的樓宇、曾經到過有確診者的食肆等,風險一般較低。可先了解個案的詳情(如確診者確實光顧該食肆的日子),並自問自己預防感染做得好不好,再衡量風險。若身體沒有不適,可先留意自己身體狀況,不用急着去看醫生或做測試;即使今日驗無事,也不代表日後不會染到。若真的很擔心,可往有提供測試的私人化驗所作化驗,或先請教自己的家庭醫生。

「排除」多於「確定」染病

問:現在留深喉唾液驗病毒要等幾日先出結果,樣本放得久了,結果會否「唔準」?

答:盡快處理好病人的樣本是醫療服務的基本要求。奈何即使實驗室同事已經超負荷盡力服務,現今樣本的數量實在太多,出結果的時間亦會延遲,患者在等結果時忐忑不安的心情也要持續多些。

深喉唾液驗病毒是以RT-PCR(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方法來驗新冠病毒核酸的獨特基因排序,病毒在樣本裏面到底仍是存活還是已經死亡,對RT-PCR的結果沒有影響,故樣本存放時間長了也沒有影響;若根本沒有病毒在內,那樣本擺放時間長短對結果也沒有關係。

雖然新冠病毒已經在社區傳播,但現今於社區收集到的樣本,仍然是以低風險的群組居大多數,檢驗目的是「排除」多於「確定」染病(醫管局的分級屬第四級別測試),那即使等候時間要長些也屬勉強可以接受(在等候期間必須盡量減少社交接觸)。

相反,若果病人屬高危緊密接觸者,或出現了發燒、乾咳、嚴重疲倦等病徵,那真正染病的可能性就大得多。這些情況則絕不能等候,患者應到急症室就診,急症的醫護同事當然知道緩急有別,也就因應病情所需,為病人盡快驗病毒核酸(醫管局的分級屬第一級別測試),並加上其他的檢測方法(驗血、肺部電腦掃描)來協助確診。

問:那現在還可以外出做運動嗎?大熱天時去海灘應該可以殺菌,不怕吧?

答:新冠病毒是極之容易人傳人的病毒。我們要避免的是不必要的人際接觸。若要做運動,不應是群體的運動,也應該找較少人群聚集的時段進行。

炎夏海灘殺菌迷思

疫情爆發時去海灘也肯定會增加病毒傳播的機會。理論上在炎熱空曠、空氣流通的海灘,若所有人都做足個人防護、保持社交距離,病毒也不容易傳播。但在海灘時人們幾乎肯定不會戴上口罩, 以洗手間充當更衣室也必定令衞生情況變得惡劣,增加人群間傳播病毒的機會。

新冠病毒的殺傷力世界各地眾多人民已痛苦地經歷到。現在疫情回到香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同心、必須堅持,一起再次擊退這一波疫情。

www.hkcfp.org.hk

撰文 : 林永和醫生 顔寶倫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驗毒是否即時做?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香港人必須同心堅持,一起再次擊退這一波疫情。(香港中通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