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公眾對突發心臟停頓的態度及認知調查】

2020-09-15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發表「公眾對突發心臟停頓的態度與認知研究」結果,逾八成人會主動向失去知覺的途人伸出援手,唯超過七成受訪者缺乏急救訓練。

【逾八成人會主動向失去知覺的途人伸出援手 唯超過七成受訪者缺乏急救訓練】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今年初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就公眾對突發心臟停頓的態度和認知進行調查,並與2014年同類調查比較。結果發現市民都樂於為途人進行急救,但大多數受訪者欠缺足夠的急救知識;而接受過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 (AED) 訓練的受訪者 (18%),則有約兩成半人表示會願意使用AED為患者進行急救,比2014年的數據高 (只有一成半人願意使用AED為患者進行急救),不過數據仍然偏低。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20籌委會主席陳藝賢醫生指,引致突發心臟驟停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纖維性顫動,亦是猝死最主要因素:「拯救黃金時間只有五分鐘,每延遲救治一分鐘,死亡率便會增加一成。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本港院外突發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僅2.3%。」他補充,愈早使用AED進行急救,有助提高病人存活率。

學院建議應該增加設置AED公共場所的數量、提高市民的急救知識和技術,以及規定學校提供急救訓練。此外,倡議訂立「好撒瑪利亞人法」(Good Samaritan Act) 保障施救者,以鼓勵更多人願意為病人施救。

 

【手機應用程式增加病人生存率】

現時不少海外地方,包括歐美、澳洲、新加坡、泰國曼谷等地都有應用「先遣急救員 (First Responder)」應用程式,連接緊急醫療服務系統,一旦發生可能屬心臟驟停的事故,便會立刻通知事發地點附近受過急救訓練又已登記的市民,並顯示出就近的AED位置,在救護人員來到之前為患者施救,有助增加病人的生存機會。

陳醫生表示,數據反映使用了以上急救應用程式後,病人接受急救的時間能縮短三分鐘,有效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學院將會接觸消防處研究研發相關應用程式,希望在科技的配合之下提供更適切的救援。

 

【世界心臟日】

心臟病及中風是全球的頭號殺手,每年導致1700 多萬人死亡,相等於每兩秒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世界心臟組織聯會將每年的9月29日訂為「世界心臟日」,而今年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以「齊心護心顯關心」為主題,透過舉辦一系列活動,喚醒本港市民對心臟健康的關注,同時希望大眾正視心臟健康問題,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資料來源﹕香港心臟專科學院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鄭啟康先生(左)分享自身經歷,指出及早於拯救黃金時間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為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急救的重要性 ; 圖右為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暨世界心臟日2020籌委會主席陳藝賢醫生,以及大會吉祥物Hardy(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