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杯

姚嘉樺醫生 | 2020-09-29
月經杯是一個放在陰道內使用的經期衞生用品,可重複使用、柔軟、有彈性,由矽膠或乳膠製造,上方鐘鈴狀,下方短柄狀。

病毒來襲,大家都要保持社交距離,早前食肆不准堂食,唯有外賣自取或者安排上門送遞。根據環保團體估計,我們一天用多於5000萬件即棄塑膠餐具垃圾,較之前數年每日平均數量增加一倍,若留在家自己煮食則有助環保。在工作上也接觸了不少年輕人在生活的另一方面活得organic一點。

在婦科檢查期間,問到月經量時,她們都答不是使用衞生巾或棉條,而是使用「月經杯」(月亮杯)。月經杯是一個放在陰道內使用的經期衞生用品,可重複使用、柔軟、有彈性,由矽膠或乳膠製造,上方鐘鈴狀,下方短柄狀。杯狀部分收集經血,短柄方便取出月經杯。而基於放杯的位置有分宮頸杯和陰道杯。

我翻查網上資料,最早的商業月經杯出現於三十年代(原來有咁多年歷史)。當年因為用硬膠製造所以不受歡迎。直至六十年代才出現軟膠版本,不過都不普遍。1980年出現可重複使用的月經杯,直至1999年有第一間公司強調自己生產的月經杯無經過任何動物測試及沒有添加任何色素,支持環保。

2019年有英國研究組織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發表關於月經杯的系統性回顧和薈萃分析。當中包括43個研究共3319名參與者,其中4項研究屬中高質素研究。當中507名使用者陰道菌群並無影響;5名報告嚴重疼痛、6名使用者有過敏或紅疹、9名患上泌尿系統疾病。參與研究者中有8名是最近一周至13個月之間置入子宮環避孕,使用月經杯後發現子宮環移位。另有47個宮頸杯和2位陰道杯使用者需要醫生協助取出月經杯。

三千多名使用者中有5名患上中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是指因為金黃葡萄菌在陰道極速滋生,經血液擴散到重要器官、破壞四肢組織甚至死亡,以上情況在使用衞生棉條也偶有發生。大部分生產商指可連續使用12小時,但定時每3至4小時更換及確保消毒和月經杯無菌,會比較安全。使用後如出現發燒、紅疹、頭暈等情況,應盡快取出月經杯和尋求醫生協助。

作者為婦產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了解女性月亮杯,婦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