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目標減復發風險 機械臂處理腎癌

傅錦峯醫生 | 2021-01-04
腎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直至患者感到不適時,病情已趨嚴重。

腎癌是癌症中的「無聲殺手」,因為腎臟位於肋骨下方兩側,位置相當隱密,因此即使發生病變,患者亦難以在早期察覺。以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為例,其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直至患者感到不適時,病情已趨嚴重,可能腫瘤已變大、出血或擴散到其他位置。由於腰痛是腎癌病徵之一,不少患者仍以為是扭傷或疲勞所致,只自行服用止痛藥了事。到了病情一發不可收拾,患者求醫時方知道是腎癌作怪,惟已踏入晚期階段,增加治療難度。

幸好近年大眾健康意識提高,愈來愈多患者接受超聲波檢查時發現早期腎癌,得以盡快治理。

若要處理較細小的腎臟腫瘤,除了須切除惡性腫瘤以防復發之外,醫生亦希望留住最多的健康組織,力保腎功能;可進行微創開刀工作的機械臂便能肩負如此重任,達致上述目標。

腎細胞癌是其中一種常見的腎癌(另一種是腎臟移行細胞癌),傳統手術是將整個腎臟切除,以免殘留癌細胞,以求根治。然而失去一個腎,對健康或會帶來潛在風險,特別是有長期疾病的患者;隨着醫學昌明,加上近年愈來愈多早期腎癌確診,機械臂的技術正好可處理早期腎癌個案。

保留腎組織利身體健康

醫學界把腎癌分成4期,可說明腫瘤生長狀況、面積及生長範圍。腎癌分期亦即T1、T2、T3、T4,「T」代表腫瘤。昔日的分期是,7厘米以下面積的腫瘤為T1,7厘米或以上是T2,T3代表腫瘤已侵犯附近器官,T4則是腫瘤已進入遠端位置如肋骨等。其實腎臟只有約11至12厘米,因此,如果腫瘤達7厘米已是十分大;加上現時多了早期個案,腫瘤可能只得1、2厘米,故此腎癌分期亦有更新。最新的修訂是將T1分拆,T1a亦即腫瘤小於4厘米,T1b則是腫瘤大於4厘米但小於7厘米,讓醫生及患者可更為掌握病情狀況。

治療腎癌的第一目標,與其他癌症一樣,便是力求根治,不要遺留癌細胞。

第二目標是盡量保留最多的腎功能;如果是T1a腎癌的話,便有望只切除部分附有腫瘤的腎組織。

第三目標是減少手術傷口,縮短康復速度;假如使用機械臂,比起開放式手術可更易達到此目標,而且相對安全性也較高。若是患者腎功能低下,例如本身有腎病、糖尿病或高血壓等,要是切除其中一個腎,可導致腎功能大為減弱,增加日後洗腎(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風險。因此,只切除腫瘤及部分腎組織,便是較理想的選擇。

手術之前,醫生便要考慮病人術後的復發機率,須按腫瘤位置及大小斷定復發的潛在風險;手術期間,便要將切除的腫瘤送予病理學醫生,由他們即時進行冷凍切片化驗。如果在腫瘤附近的組織邊緣(Margins of resection)未能找到癌細胞,便代表患者的復發機率甚低。術後患者也要接受電腦掃描或正電子掃描,以了解腫瘤是否完全切除。曾有患者確診早期腎癌,面積約2厘米,長於腎臟邊緣位置;經機械臂手術切除腎癌後,留院僅需4天已可出院,之後兩三年亦未見復發。由此可見,以機械臂切除部分腎臟,也是十分安全的。

腫瘤位置決定手術方式

不過,並非所有T1a的腎癌亦可進行機械臂手術。即使腫瘤細小,也要視乎長於腎臟哪個位置。腎臟可分為上盞、中盞和下盞,而且有動脈、靜脈、腎盂及連接輸尿管等部位。若然腫瘤約2厘米,位於腎上盞末端,便可將腫瘤與組織邊緣切除,保留腎臟其餘健康的組織。然而,就算同樣是2厘米的腫瘤,如果生於腎臟中央,機械臂便難以局部切除,只可以將整個腎臟切除下來。至於較大面積的腫瘤,若然長於腎臟中央,亦有機會使用微創方式處理,透過細小切口放進腹腔鏡,直接檢查及切除腫瘤。不過,假如腫瘤面積太大,如10多厘米,甚至已入侵腎臟的靜脈血管,便不得不開刀來抽出血塊,再切割腫瘤。開放式手術同樣以根治為目的,但由於傷口較大,術後患者康復時間較長,因此現時只用作處理晚期或複雜的腎癌個案。

筆者必須強調,若想時刻掌握腎臟健康,市民接受定期身體檢查時,除了於血液及尿液測試中檢查腎功能,同時也要加入超聲波或電腦掃描等其他影像檢查,才可找到細小的腫瘤。很多人接受手術移除一個腎臟後,於化驗檢查中仍可見腎功能為正常──事實上腎功能跌破一半後,才可從化驗中看出端倪。

另一方面,儘管腎癌多出現在老人身上,但筆者也有處理過不少壯年患者,更有患者才四十出頭,故此任何年齡的成人,於身體檢查前也要注意有否影像檢查一項。

撰文:傅錦峯醫生_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召集人

 

[信健康]影像檢查可及早發現腎癌,專科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紅圈所示為腫瘤位置,面積約兩厘米。(作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