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改變

張綺霞 | 2021-01-30
在家長小組中,臨床心理學家會向家長解釋與子女進行性與關係教育的大原則。(受訪者圖片)

自閉青少年社交圈子小,聊天最多的人可能是父母,因此在是次計劃中,家長也需要上課,了解子女學過什麼,方便家中指導。

Raymond的女兒因為情緒問題,在初中時被懷疑有自閉症譜系障礙,被轉介參與計劃。「其實家長很多都不了解子女的生活和想法,重溫他們學過什麼,好像跟小朋友一起同行,是最高興的事,也覺得更放心。」

參與過的家長都看到孩子有不少正面改變。Cherry的兒子從小在社交和情緒管理上有不少困難,有時會做奇怪動作或發出怪聲,因此一直沒有太多朋友。她希望兒子能改善社交技巧和性知識,「有時我也要求爸爸跟他聊一下相關的事,但爸爸較內斂,一直沒有做。」她笑言,兒子參加完後,發現之前許多憑空想出來的事情是錯的,「例如他認為想跟女同學建立關係就要先觸碰她,對方卻反應很大,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不應做的事。」

雖然兒子的性格仍很小朋友,甚少跟異性相處,但她認為「有人教他們,總比讓他們自行胡亂摸索好」。完成課程後,兒子時刻提醒自己要「想人所想」,開始變得細心。Cherry帶點安慰地說:「如今他雖然第一步都是做自己想做的,但之後也會問別人的感受。」

Lee的兒子在高小時確診自閉症譜系障礙,因為疼愛妹妹,他和女孩子相處問題不大,但有時沒留意與異性之間的身體界線,例如參與游泳訓練班時,會不小心碰到女同學,給教練提點。「他的肢體動作有時很怪,我也提示他要小心,免得被人誤會是故意的,他自己解釋不來,就會有麻煩。」參加這個計劃後,他明白更多相關知識,開始懂得和同齡女孩相處。Lee笑說:「從前他說話很倔,如今改善很多,而且開始憧憬可以認識更多異性朋友。」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