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霸死霸

顧小培 | 2021-03-05

在我小時候,孩子們有一個玩意兒,叫「拍公仔紙」。所謂「公仔紙」,乃是一些稍有厚度的硬卡紙,買回來的時候一大張,上面分開一格格,每一個格中印上一個圖像,也就是「公仔」。圖像一般是英雄人物,大多數來自歷史故事或通俗小說。格子的大小一樣。用剪刀把它們逐格剪出來,就成為個別的公仔紙。

玩的時候,每人手掌上放一張,有圖像的那一邊向外;手掌微彎,令那公仔紙被卡着,不至於掉下來。玩遊戲的雙方,每人就這樣將公仔紙卡在手掌上,然後互相將手掌向對方的手掌拍過去;之後鬆手,那公仔紙也就掉在地上。如果在地上的時候圖像向下覆轉,就算是輸了。

基本上,那些公仔紙是孩子們拿來收藏的物品。上述的拍擊比賽,用意是增加自己的收藏:贏了就可以把對方的公仔紙取過來據為己有;愈積愈多,可帶來成功感。另一方面,除了用比賽的方法盡量取得更多之外,視乎個人對某些圖像的個別喜好,也有拿私藏部分與別人交換。自己特別鍾意的,不會作為交換用,而是藏起來,珍而重之。這種性情,也就從小養成。

我認識一位做玉器生意的老闆,他店中陳列出來的貨品,琳琅滿目。當然價錢不一樣。有一些質料特別好的,顏色亮麗,特別翠綠通透的,價錢也就比其他的更昂貴。不過,林林總總展品中,有幾件他是不肯出售的,只是用作陳列。這些都有特殊的優點,譬如工藝精細,或者屬整套的罕見作品,總之是特別珍貴。若有顧客問到時,他會拒絕出售,說是傳家之寶,留下來觀賞,還要一路流傳下去。

這都是人性的常態。一個人一生中有各式各樣的財物經過自己的手中。其中不多不少,總有一些是「不捨」、「難捨」的,牢牢地抱着不願放手。佛家說「捨得」,不「捨」不「得」,捨之後才能得;現在也流行說「斷捨離」。箇中道理,看似很明白,但做起來談何容易?例如守財奴,寧將金錢守着不肯花費。然則生活中必有所需,非動用金錢不可。該怎麼辦?有一位朋友將自己的財富分作兩份,一份是用以留存的,佔大部分,另一小份才是用來花的。若非不得已,前者絕不能動用。這樣下來,他只好省吃儉用,撙節使費,無形中刻薄自己及家人。他閒來計算名下的物業股票,看看銀行存摺中的數字,卻自得其樂。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