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發率高達80% 新治療延長卵巢癌存活期
香港中年女性罹患的癌症,卵巢癌屬於常見癌症之一,每年新症約600宗,在女性癌症中排行第六,死亡率亦排行第七。死亡風險偏高,緣於卵巢癌容易復發,因此令患者憂心忡忡,復發性卵巢癌患者在完成化療後,可選擇服用PARP抑制劑作維持治療,幫助降低復發機會,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卵巢癌高危族包括年過五十、較早來經及較遲停經、從未生育、曾有子宮內膜異位情況的女性,家族中曾有成員患卵巢癌,以及帶有遺傳性BRCA1/2(g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發病年齡中位數是54歲,患者會感到腹部有腫脹感、下腹不舒服,部分人會出現經期不順、疲勞、惡心、食慾不振等病徵。卵巢癌若可以及早發現,治癒率是高的,可是由於病徵不明顯,常被誤會為普通肚痛,約四成患者確診時通常已為中晚期(第三、四期),因此有「沉默的殺手」之稱。
對於卵巢癌患者,首先會建議接受手術及鉑類化療兩種標準治療以提升存活率。然而,卵巢癌復發率於初期約20%至25%,於中晚期更高達70%至80%;一旦復發,患者有可能需再次接受手術切除腫瘤,以及使用化療及標靶藥物。患者或要面對長期治療,並且一直擔心復發,所以心理壓力非常大。
卵巢癌復發會增加死亡風險,醫生將復發患者歸納為兩大類:「對鉑敏感」(platinum sensitive)或「對鉑耐藥」(platinum resistant),取決於患者在上次完成鉑類化療後,距離復發的時間。
「對鉑敏感」是指卵巢癌患者在上次完成鉑類化療後6個月或更長時間後才復發。然而,隨着時間過去,大多數患者會對鉑類藥物產生抗藥性。
針對BRCA基因突變
「對鉑耐藥」是指卵巢癌患者在上次鉑類化療結束後6個月內復發。另外,還有一類患者被界定為「鉑難治性」(platinum refractory),即在接受鉑類化療期間病情已惡化,不能受控。
為了尋求延長存活期的治療方案,近年出現針對常見的BRCA基因突變卵巢癌患者的PARP抑制劑,可使病情無惡化存活期延長。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由於無法有效修復受損的DNA,因此增加患癌風險。
人體每個細胞都有雙鏈DNA,DNA會因不同原因出現損傷,例如受環境污染、化學物、紫外線等影響,當兩組DNA同時出現損傷,細胞便會死亡。細胞會利用細胞內的PARP蛋白和BRCA蛋白修復DNA損傷,當PARP和BRCA都正常運作時,DNA可以很有效率地修復。
PARP抑制劑正是針對DNA的修復機制,阻截PARP蛋白的修復程式。當癌細胞受到化療破壞,加上 PARP和BRCA兩種蛋白都無法作出修補,癌細胞DNA損傷無法被修復,因而使之死亡,減低復發機會。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劑(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 Polymerase Inhibitors),簡稱PARP抑制劑,現時已在本港註冊用來治療卵巢癌。當中的PARP抑制劑有兩款,皆為口服藥物,副作用相對少,較新的一款PARP抑制劑只需每天服用一次,患者服藥時間較為方便靈活。
副作用因人而異
PARP抑制劑適合「對鉑敏感」的卵巢癌復發患者使用,在國際性的大型臨床研究中,較新的一款PARP抑制劑已經被證實對gBRCA基因呈突變或gBRCA基因沒有突變的患者皆有效,當患者完成化療之後,可以利用PARP抑制劑來進一步控制病情,延緩病情復發的出現,這階段稱為「維持治療」。
對於gBRCA基因呈突變的患者,病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可長達21個月,是不用藥對照組的約4倍,病情惡化或死亡的機會減低七成多;對於gBRCA基因沒有呈突變的患者,病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可長達9.3個月,是不用藥對照組的2倍以上,病情惡化或死亡的機會減低五成多。
選擇服用PARP抑制劑的患者,病情持續受到控制,副作用因人而異,或有惡心、嘔吐、腹痛、便秘、食慾不振等,但對起居影響不大,生活質素得到改善,部分病人表示可慢慢復工。卵巢癌患者應及早向醫生了解,尋求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撰文 : 蔡智賢醫生_臨床腫瘤科專科
[信健康] 治療卵巢癌升存活率,專科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