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與「清零」

天峯醫生 | 2021-08-18
疫情發展至今,已經不再純粹是全球抗疫的問題,而是已變成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存亡之戰。(法新社圖片)

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其實沒有好過。

截至8月14日,全世界確診個案超過2億,每天新增個案仍達50多萬。看看歐美地區,美國日增個案重上18萬,英國在3萬上下,法國仍有2萬多、瑞士最近也上升至2000宗,西班牙在高位回落,但仍有約1.5萬人。

疫情在全球蔓延至今已超過一年半,疫苗面世也近半年,在醫學發達的當下,為何世界疫情仍然如此嚴峻?

其中一個理由是,全世界的疫苗接種比率仍然偏低。

偏低的並不只是落後地區,就以香港為例,仍然有不少人對疫苗副作用有誤解。有的以為多數病患者和孕婦都不能接種疫苗,但事實是長期病患的人最需要疫苗的保護,嬰孩不用染病而可以得到抗體的唯一途徑就是,從接種過疫苗的母親經胎盤或母乳傳給子女。

此外,也還有人懷疑疫苗很易產生過敏反應,甚至有影響遺傳核酸的副作用而暫時未知。香港其實有兩款透過不同技術平台研製的疫苗任君選擇:一款是以傳統滅活技術研發,載體和製作技術都已經相當成熟,與年年接種的流感疫苗一樣非常安全,出現過敏反應的機會同樣非常低。另一款雖說技術較新,但數據均顯示安全有效,其RNA技術亦無任何科學根據或理論會入侵我們的DNA。

還有一個可能理由──政治理由:總之政府想我做我就偏不做、偏不信。事實上,政治理由並不單止發生在香港。

《紐約時報》今年5月一篇報道稱,美國做了一系列促使民眾接種疫苗誘因的研究,其中包括政治人物呼籲的影響力。實驗數據顯示,政治人物的推動會引起強烈的黨派反應。例如特朗普在2020年對疫苗的支持,是會降低民主黨支持者對疫苗的接受度,同時也會在較小程度上增加共和黨支持者的接受度。拜登總統在2021年對疫苗的支持,亦同樣會令共和黨支持者對疫苗的接受度減少。此外,亦有跡象表明,特朗普在2021年對疫苗的支持,可能仍會增加共和黨支持者對疫苗的接受度,但影響比他在任時要小得多。

路人皆知,接種疫苗是重要的公共衞生措施,怎可能「自己人」叫我打我就去打,「道不同」者叫我打我就偏偏不打?全世界任何國家、任何執政的政黨都想「谷針」,除卻極小部分不適合接種疫苗的人,絕大部分民眾都應該接種經核准使用的疫苗,只是總會有人為了各種理由反對甚至阻撓。當然,這些「各種理由」,縱然或會用各種冠冕堂皇的說話作為表說,其實大都不會是真正以公眾利益為依歸。

群體免疫

如果把焦距拉遠一些,各國同樣出現因着自家的算盤而引致對疫情的不同處理態度。

時至今日,仍然有一些聲音提出追究新冠病毒的起源,除了質疑是實驗室洩漏之外,也有歸咎中國政府在疫情早期反應遲緩,官員存在瞞報和遲報等現象。至於這些質疑是純然出自科學求真,抑或也帶有政治動機,筆者不懂在此闡釋,只是畢竟新冠肺炎確是最早在中國發現,溯源要在中國開始也是理所當然,但並不代表源頭必然在中國。

無論如何,中國過去確實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做到新冠肺炎感染個案基本清零。對此,有西方流行病學教授卻以「防疫奇蹟」來形容。

為什麼會是「奇蹟」呢?因為這是以全球的防疫效果來說。

相信各位還記得,新冠疫情在英國擴散初期,英國首相約翰遜已提出要以大規模染病達成「群體免疫」的理論。當時還未有疫苗,要做到「群體免疫」,唯一途徑當然就是「讓病毒飛」,結果連首相大人自己也中招,之後才落實執行防疫措施。

英國的新增個案曾經維持到千位數以下,但瞬間又上升至近6萬日增個案,直至疫苗接種率提高,加上有效的抗疫措施,感染率隨之降低。可惜,隨着防疫措施的放寬,感染個案又再上升。但這次,英國政府表明不再收緊防疫措施,所恃的自然是相當高的民眾接種比率,在疫苗的保護下,尤其先保護了高危人士,包括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才夠膽豪賭入院和重症人數,即使在高感染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在可控的水平。

實效上,英國還是回復到「以大規模染病達成群體免疫」的套路,只是今次加了疫苗作為第一重保障。若果這說法講得通,也不難想像,為了減少國內經濟活動再被迫收緊的機會,英國政府必然急切希望提早為國民打第三針。

另一邊廂的美國,其方向明顯地也應該是同出一轍。根據彭博在6月發表的「抗疫排行榜」指出,在全球疫情時代的最好和最壞地區,應該由一件事來定義:正常化。這某程度上可能揭示了美國對抗疫的取態。

兩個困惑

它們認為能夠取消戴口罩的規定、放寬限制和解除邊境限制,能否回到大流行病前時代的能力,或者說重新開放的進展,變得更加重要。相反,控制病例和死亡只是「曾經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排行榜加入了反映進出一個國家的便利程度、航空旅行的恢復量、行動自由度、經濟成長等指標。

以此「新標準」,美國和很多歐美國家包括瑞士、法國和西班牙等變成名列前10名,因為它們向接種了疫苗的遊客開放邊境,而住院人數則因接種疫苗而下降。相反,本來在排名中表現良好的部分亞太地區,例如新加坡、香港、台灣和澳洲,卻因仍然實施嚴格的邊境限制措施,以及對小型疫情爆發的零容忍態度,限制了它們重新開放的能力而排名下降,甚至跌入排名的後半部分。

所以,以防疫效果來說,連歐美大哥們也做不到,中國以至其他國家的「清零」只能算是個「奇蹟」,並且已經變得「不合時宜」。

筆者不期然有兩個困惑。

第一,雖然新冠肺炎是在中國首先發現,但中國迄今的確診總人數也不過10萬人;然而,美國單計死亡人數已經超過63萬,英國的死亡人數也超過13萬。如果仍然要怪責中國在疫情初期的延誤,那麼那些在歐美國家死亡的病人,真的還只可以算在中國的頭上嗎?

第二,同樣路人皆知,抗疫的根本目的是減少感染、重病和死亡人數。中國做得到基本「清零」,香港也做得到,台灣、澳門都做得到,甚至新加坡、澳洲等也曾長時間錄得日增少於20宗個案,這絕對不是「奇蹟」,而是實際可行。只是,因為歐美老大哥們為了自由也好,為了經濟也好,為了選票也好,甚至為了「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好,就是做不到。

事到如今,時機過了,現在要歐美清零確實「成本太高」,抗疫目標已被調校成「重啟經濟」、「與病毒共存」可能對它們來說是最好的策略,但原本清零的國家或地區反而要日日提防從這些「任病毒飛」大國的輸入,同時每次因必然會出現的漏洞而再篩查、再清零的成本亦會不斷提高。除此之外,病毒更大可能因感染頻繁而更容易產生更強變種,令疫苗成效出現更多不確定性。但作為一直「堅守陣地」的我們,是否已經不得不「接受現實」,遲早要跟隨這些「一早投降」的西方大國,實現「與病毒共存」的「預言」呢?

現實點說,疫情發展至今,已經不再純粹是全球抗疫的問題,而是已變成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存亡之戰。無論如何,只有盡快接種疫苗是唯一出路。中國未必要糾結於「共存」或「清零」,重中之重是一定要提高疫苗接種率,並持續研製或引入更有效更具說服力的疫苗。至於歐美國家已經考慮打第三針,可憐許多非洲和落後地區連第一針也未有,奈何!

Delta變種病毒無疑是令全球疫情持續惡化的元兇之一,但「恃勢放任」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放任疫情與病毒共存,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