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不育的歲月
近日,筆者在社交平台追蹤的一位YouTuber,透過影片分享她與丈夫在生育上遇到的難題。以往,她也曾經在影片中談到結婚不久已有生育計劃,只是幾年下來仍未能自然懷孕,之後求醫尋找生殖科技的協助,使用藥物注射誘發排卵的方法,可惜幾次注射後仍未能成功。經過多月嘗試不果,他們決定暫時放下懷孕的想法,按她本人的說法是take a break,把重心放回生活的其他層面上,繼續好好生活。
若一對伴侶有正常性生活,在連續12個月內沒有採用任何避孕措施而依然未能成功懷孕,便可定義為不育。懷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月經周期中,不能成孕遠高於能成孕的機會。在一般情況下,即使伴侶雙方的生育能力正常,有正常的性行為,又沒有採用任何避孕措施,女方在每次月經周期內的懷孕機會大約為25%。導致不育的原因很多,男女雙方都有機會不育,雙方亦可同時存在問題,在評估過程中二人均須參與。在不育的個案中,約有三成原因在於女方,三成在於男方,其餘則屬共同的原因或原因不明。隨着女性的年齡增長,不育治療的成功機會亦相應下降,因此,及早治療有助增加成孕的機會。
在經過一年時間平復心情後,這位YouTuber與丈夫再次尋求生殖科技協助,決定嘗試試管嬰兒(IVF)。雖然採用的方法不同,但跟從前一樣,都是一個坐過山車的歷程,兩人心情在期望與失望之間遊走,加上龐大的治療開支,所承受的精神及經濟壓力難以想像。影片中,看到她淚流滿面哭訴自己受着皮肉之苦卻不能懷孕的難過與失落,相信面對難孕或不育的伴侶,多少也會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在治療過程中,兩人不要只着眼於結果,更要留意彼此的情緒,以愛與包容互相扶持,也要為治療定下期限,作出好與壞的打算。
最後,她懷孕了。衷心祝福。
家計會「生育指導」服務為成孕有困難的夫婦進行檢查及診斷,詳情請瀏覽:www.famplan.org.hk
作者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主任
[信健康] 夫婦成孕要適當檢查,家庭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