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系統影響皮膚

余秋良 | 2021-11-19
脾系統運養全身促進水液代謝,若功能減退,身體水液停滯,會產生病態濕、痰濁,甚或濕疹、腫脹等。

皮膚病患本多原因,由遺傳至後天皮層變化或外界環境影響,包括異物和天氣物理性波動,致常見的濕熱成患。濕熱在中醫,主看脾胃。

中醫「脾」系統不同於脾器官。內經說 「脾為胃行其津液」。脾系統把營養精微吸收轉化、運輸全身,成為人體的氣血津液,進行生理活動。脾臟的消化及能量代謝層面,由 「迎糧」至腸道淋巴免疫反應機能及至脾臟胰臟腸胃一體。其實,消化與免疫,以往醫學放到不同系統,阻隔構想因進食入腸道的物品可有益為食物,亦可為異物及病毒抗原這概念,其實中醫對脾系統的了解,是整體食物影響身體的經驗,明瞭有益食物需消化而有害的則需抗衡之機理。現今已明白腸道免疫機組是一併重要,腸道細菌群就是其中一環,飲食會將人體迎接糧食和免疫的機能改裝,於是飲食和免疫互為因果。

脾系統運養全身促進水液代謝,若功能減退,身體水液停滯,會產生病態濕、痰濁,甚或濕疹、腫脹等。《素問》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鬱積於皮表,容易導致皮膚病患,轉天氣時會有不當反應。濕熱體質,亦會好發濕疹、毛囊炎等,差者病灶紅腫起水泡及滲出液體。

總之,皮膚既為身體表層介面,由接觸感受的器官,至身體整體熱潮處理及免疫反應,飲食皆會大大接連影響皮膚。

所以飲食需多警醒,膏粱厚味食物及現今很多代替味精的化學味料,在人體產生廢物,污漬愈拖得久愈難清除。久至改變身體情況,組織會黏膩着濁物,對皮膚來說相當麻煩。

身體欠佳可引發炎症,發炎不一定是細菌引起,肥胖也可以導致有炎症。中醫長於看身體狀況,包括自然調理脾胃菌群。

作者為註冊西醫及中醫

 

[信健康] 脾臟器官可影響皮膚,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