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

青斯 | 2021-11-27
每個人的背後,肯定有許多待人發掘的動人故事。(作者圖片)

最近拜讀錢穆先生所著《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一書,頗有感受。上世紀七十年代,新亞書院院長金耀基教授,希望每年都能舉辦以錢賓四先生命名的學術文化講座,邀請國際上享負盛名的國學大師主講,並親自赴台,邀得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先生為首位主講大師。錢穆先生當時視力已受嚴重眼疾影響,一切講稿都是憑記憶,真的是大師風範。此書乃根據他1978年在新亞書院的六講所寫成。

錢穆先生看中西文化的分別,也有其獨到之處。他說西方的並不就是好東西,中國文化也有可取之處,問題是批評者對中國文化認識不足而已。中國文化着重的和合性和西方文化強調的分別性,我們常常說西方文化是個人主義,而東方文化是強調集體主義的,和合性又比集體主義層次更深,解釋諸子百家怎樣去為前文作注疏,而非自立門戶。

觸動心弦

能將人生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讓人讀後能產生共鳴,這就是文學。換言之,文學就是人生,中國人生是藝術的人生。錢穆先生所經歷的人生,就算只用平鋪直敍的手法,本身就是動人的故事。可惜當年未有機會聽他的課,到現在才有閒情雅致認真地去讀他的著作。當年忙於鑽研醫學文獻,無暇涉獵其他領域。正是我這些讀洋書的,凡事以英文為主,如錢穆先生在書中所說,以為西方比東方優越,不知道中國文化也有優勢,也枉為中國人!

透過錢穆先生的解說,對詩詞歌賦為何能引起共鳴,現在明白了。歌曲能聽到很多的感情,一首如Man of La Mancha舞台劇的主題曲The Impossible Dream,由不同人去演繹,聽到的弦外之音或滄桑味道也有所不同。這套舞台劇的劇本取材自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現實世界中可能許多文人雅士都在追逐這沒可能的夢想。原來這首歌是我中學一位廣為學生敬重的英文老師最喜歡的歌,他退休後仍在學校做義工,雖是英文老師,但他中文底子也深,多次把詩句譯成英文。不幸他後來輕微中風,令他情緒低落,在城門河發現其遺體。除正式喪禮外,學校為他在九華禮堂舉行追思彌撒,從其他舊生口中得知他最喜愛這首歌,相信這歌也受其他人所愛。

醫生位處社會上層,人生際遇總比一般人好,未必能掌握社會現況。當然並非所有醫生都一樣,當中肯定有較感性者,亦要透過這敏感度,才更能體會低下階層生活的辛酸,更容易與人溝通。畢竟醫生是醫人多於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