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旅行

顧小培 | 2021-12-28

國語時代曲《往事只能回味》說:「時光一逝永不回。憶童年時竹馬青梅,兩小無猜日夜相隨。春風又吹紅了花蕊,你已經也添了新歲。你就要變心,像時光難倒回,我只有在夢裏相依偎。」時光「難倒回」,甚至「一逝永不回」,說得一點也沒有錯。

有人說,時間是「三維」(長、闊、高)以外的第四維。這個概念,可能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威爾斯(H.G. Wells),經他1895年的小說《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帶給普羅大眾的。但這個老四與之前的三者絕不可同日而語。長闊高屬度量衡的一種,是靜態的,鋪陳在我們面前,一成不變,而且是可以反覆測度的。時間則是動態的,與我們同步前進,過了也就過去了,無法挽留,更不可取回。

自從威爾斯創造出時間機器,小說和電影紛紛拿它作題材,樂此不疲。觀眾也欣然受落,以求其娛樂性。《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形容的只是催眠式的假象。《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將未來世界的機器帶過來,在當今之時肆虐;《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更活靈活現地創製一輛汽車,可以在時空中往來騁馳。

牛頓(Isaac Newton)在推導「物體在重力運動」理論之時,跟循的是「線性時間」(linear time)。他說:「若在絕對、真實和合乎數學理論的基礎上審視『時間』,從它的本身及本質可見,時間乃是穩定、均等地流動的,並不受任何外界之物所左右。時間的另一個名字叫『持續期』:乃是相對性的,外觀得見的,亦是約定俗成的。究其實,它不外乎是一種經『合理化』(不論其準確性,亦不視乎它到底是否能夠得以量化)所做出來的外在計算而已。再者,其中用以作衡量的一般標準,憑藉的並非『時間』的真貌,而只是一些其他物體的運動,再而分別給予稱號作為量度的單位,例如一小時,一天,一個月,一年。」

愛因斯坦則跳出地球,從宇宙運行的角度去看時間,得出來的結論竟然是「時間是可以扭曲的」。

現今不少人對「時間旅行」這回事深信不疑,認為科學家探究下去,早晚能夠成功做到。然則無論是「線性」也好,「扭曲」也好,來來去去牽涉到的是時間本身的計量,並不是時間流動中其他事物的歷程。「時間旅行」說的像是一格格的連環圖,可以往前往後揭頁觀看。哪怎有可能?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