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便總是有菌?
Karen帶了她62歲的媽媽李太來看我,還帶了一大疊報告給我看。事緣一年多前,李太大腸桿菌尿道感染引致腎炎和敗血病,進醫院治療3個星期,期間還要入深切治療部,差點沒命。
自此之後,Karen很緊張,每個月都拿李太的小便到化驗所去,每一次報告回來都種到細菌:大腸桿菌、產氣腸桿菌、腸道鏈球菌、金黃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等,包羅萬有。於是,Karen就帶李太去看醫生吃抗生素,但療程過後,再驗尿,還是有細菌。
Karen上網研究一番後,得知如果泌尿系統有石或腫瘤造成阻礙的話,就可能出現李太的狀況:小便有菌、尿道感染。侍母至孝的Karen馬上帶媽媽去找泌尿科醫生做檢查,但檢查結果什麼都找不到,泌尿系統完全正常。最後,泌尿科醫生就建議Karen來找我。
雖然已年屆六旬,但李太身體還蠻好的,除了血壓高要長期吃藥以外,平常很少病痛,日常就是幫忙照顧兩個外孫,「管理」家裏的傭人。上一次大病,是剛和丈夫去郵輪旅行,回港後檢疫期間發燒,送院時還以為是感染新冠肺炎,到後來小便刺痛又發冷,才知道是尿道感染致細菌入血。她說除了那次入院有病徵之外,之後女兒拿她的小便去驗時,都沒有任何病徵。一直以來,她都沒有排尿的問題,年輕剛結婚的時候,倒是有一段時間常有膀胱炎,但後來也沒有問題了。她覺得自己身體一點問題都沒有,但知道上一次確實病得很重,也不想女兒替自己擔心,所以女兒叫她做的,她都盡量配合。
尿液受到污染
我來回看了她十多份的驗尿報告,當中好幾份都種到多於一種的細菌,有些菌量也不是很高。我就追問:「李太,你的小便樣本是怎樣留的呢?」由於初段的小便有機會帶有寄居在皮膚或鄰近器官(如陰道和腸道肛門)的細菌,所以我們一般都叫病人留中段的小便做細菌培養。不出所料,有時李太小便不多,但又不想耽誤女兒出門的時候,就匆匆地留一整泡小便給女兒帶走。
這樣的話,小便受污染的機會就大大增加,所種到的細菌並不能真實地反映到尿道帶菌的情況,這是其中一個關鍵。
補充足夠水份
另一個關鍵,就是李太根本沒有尿道感染的病徵。尿頻、常常有急小便的感覺,還有小便刺痛,她通通都沒有。她這種狀況,稱為「無症狀性菌尿症」(asymptomatic bacteruria,簡稱ABU)。ABU一點都不罕見,根據美國的數據,約1%至5%的無懷孕更年期前的女性有ABU;60歲以上健康的成年人身上,就有4%至19%的人口曾經出現過無症狀性菌尿症。美國及歐洲的指引就指出,基於現有的科學數據,大部分有ABU的人士,都不需要抗生素治療。歐洲泌尿科學會去年發表的指引,就再一次回顧了現有的醫學文獻,得出結論,認為只有兩個情況下得ABU的患者,需要處方抗生素,分別是孕婦和要進行入侵性泌尿系統檢查的病人。在沒有任何風險因素的人士身上,ABU並不會引致腎病,或對腎臟造成任何傷害。一個前瞻性研究就發現,在ABU人士當中,給予抗生素和沒有用抗生素兩組人比較,發展成有病徵的尿道感染比例並沒有分別。另一個研究更發現,如果病人有復發性尿道感染,同時有ABU,在無病徵時使用抗生素,增加她之後發展為有病徵的尿道感染;無症狀性菌尿症,可能是一種保護機制,阻止有害的細菌增生,令感染復發。
和Karen詳細地了解過李太的狀況,教導李太正確留小便的方法和重要性,然後又介紹她們「無症狀性菌尿症」的概念,讓她們明白李太的小便雖然培植到不同種類的細菌,但並沒有使用抗生素的需要。另外,也提醒李太要補充足夠的水份,不要長時間忍小便。她突然提出,上一次那場病,就可能是隔離期間,因為嫌廁所骯髒,不想一直去小便,少喝了水所致。無論如何,現時李太身體健康,並沒有定期驗尿和服用抗生素的必要,省下做化驗和看醫生的費用,留來等下次去旅行吧!
撰文 : 王建芳醫生_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
[信健康] 補充水份可免尿道感染,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