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醫護致敬

青斯 | 2022-03-05
疫情近尾聲,只要大家堅持多一會兒,定會見到光明,迎接美麗新一天!(作者圖片)

香港第五波疫情慘烈,執筆時這兩天每日新增幾萬個案,肯定還有不少未呈報者,兩年來累計個案達廿多萬。據兩間大學流行病學專家的數學運算,疫情還要數星期才見頂。縱然如此,這星期不同行業已因種種原因,包括員工染疫或懼怕染病而縮減服務,例如港鐵、超級市場等,連殯儀業也受影響,令公營殮房爆滿!

堅持下去

第五波也令公營醫療系統崩潰。早前解決了病人在急症室室外等候問題後,這幾天病人又再多起來,從新聞照片或網傳錄像看到的情景,令人十分心酸,既為病人不值,亦擔心醫管局舊同事的體力能否支持下去?醫管局已有二千多員工病倒,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又能否應付排山倒海的病人!急症室的病人多到連病床都不足夠,要躺在放地面的擔架床上,相信病房也十分擠迫!要知香港有31%市民有長期病患,若他們不幸染疫,病情不一定會輕的!執筆3天前(星期日)早上9時,一個平常較少病人的時間,17間急症室中(長洲醫院除外)有11間的輪候時間超過8小時,而短過8小時的,全部位處新界。醫管局已從善如流,加開指定診所處理輕症患者。總裁公開呼籲市民不要再去急症室後,執筆時早上(星期三)還有7間急症室要輪候超過8小時。

雖有剛落成的青衣方艙醫院可接收近4000人,但整個衞生醫療運作捉襟見肘。無他,政策要因應疫情而改變。隔離設施不足,竹篙灣轉作接收輕症患者,密切接觸者要在家隔離。因確診數字以千以萬計上升,醫院及社區隔離設施不敷應用之餘,衞生防護中心的化驗容量也達飽和,就算醫管局能協助也未足夠,現在患者自行測試自行登記自行觀察就可以。實際操作跟不上政策的轉變,能解釋一切的混亂。聽到有患者在私院初確後把樣本送衞生署,自行快速測試由陽變陰後仍未收到正式確診報告。宣布以手帶代替住院後,有初確者超過一星期仍未收到手帶。既知混亂是必然,就知批評容易做事難,指罵只屬情緒宣洩,善於變通乃港人長處,要想想自己可做什麼!近年推廣病人參與和賦權,該是用武之時。我相信許多輕症患者已沒到急症室,但市民始終不是醫護,若幼兒或慢性病患者染疫,情況多變,若不去急症室,適時的遠程醫療能幫得上嗎?這又會塞車嗎?

醫護人員承受莫大壓力,希望市民繼續予以最大支持!數學運算始終有誤差,複雜理論告知會有意想不到情況!往正面想,這應是疫情尾聲,大家堅持下去,疫情必會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