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一些回憶

侯鈞翔醫生 | 2022-05-16
新冠疫情,延續至今的折磨,實在再也想不出有什麼強大的能量叫人堅持下去。疫苗推出,我也不斷被問:「醫生,你打不打?」

黃昏時分,李先生趕回家,我們為他的孩子做遙距診症。李生一家都有過敏史,我是從醫治李先生皮膚問題開始,然後看着他幾個孩子出生,也要過來找我醫治濕疹。新冠大流行,過去兩年多,我們都是用這種方法,在熒幕上診症,看着3個孩子成長。有時候,也可對家居的致敏環境給些意見。
我早年臨床期在兒科訓練時遇到來自牛津的年輕教授Oppenheimer。當時大家都着意在每天病房裏的常見孩子都市病,但教授往往出其不意。曾在不少熱帶和落後地區工作的他,非常重視傳染病。那段時間,他對我們展現了醫藥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其中包括疫苗在人類史上的里程碑。其後,我轉到瑪麗醫院實習,當時兒科系主任是楊執庸教授,教授對疾病的基本原理理解透徹,令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記得當年,除了黃疸,應付教授問書,也要熟讀傳染病,包括嬰兒疫苗注射周期表。
這樣根深柢固的概念,令我很理所當然地接受疫苗。新冠疫情,延續至今的折磨,實在再也想不出有什麼強大的能量叫人堅持下去。因為,無論用什麼方法,措施或社交距離等等,都無法令新冠病毒從地球上消失。一日這個世界角落仍有病毒在人群中流竄,世界仍不安全。疫苗推出,我也不斷被問:「醫生,你打不打?」政府將醫護視為優先類別,即使我的專科範疇理應是低危,但我一早預約接種疫苗,保障自己,也保障病人。
診症完畢,我們也談到抗疫和小孩子疫苗的事情,這是疫情至今,我習慣為每個病人一定預留的討論時段。這個全家過敏的家庭,也順利接種了疫苗。
大部分市民要見醫生不容易。因此,來到診所,我都盡量為病人解答他們抗疫或生活上的疑慮,提供正確的資訊。我們一班醫生也義務成立一個平台,陪伴香港市民抗疫。歡迎訂閱YouTube@contipshk。
作者為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疫情令醫患加強溝通,健康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