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炎

顧小培 | 2022-05-18
急性中耳炎的情況類似急性氣管炎,兩者涉及的,更屬同一類的上皮細胞。

我往姪兒家探訪,離開時穿回鞋子。姪孫看着我把鞋帶結上,說「你縛鞋帶縛得真快」。我已忘記當年是怎麼樣學懂這「手藝」的。最初媽媽教時,我一定是十分笨拙;但經數十年練習,自可令小孩子肅然起敬。姪孫告訴我,他的媽媽買給他一種教學式的玩具,那專門是為了訓練小孩子練習縛鞋帶而設計的;寓學習於遊戲,十分為他們設想。
想當年,我的母親也有教我如何摺長褲。若非她告訴我,我不會知道原來須從褲腳處下手:將兩條褲腳依摺縫疊好,之後捏住兩邊,把整條褲一抖,就可以整齊地摺起來。生活中原是有很多這類「秘技」(lifehack),看似顯淺,不說不知。
例如媽媽教我,淋浴後須清潔耳朵。方法是取用換下來的內衣,用小指蒙上一片布,之後伸進耳洞中輕輕地挖幾下。那樣做,起碼可以將耳內的潮濕狀況改善。
我們耳道對外的一層「上皮細胞」(Epithelium)在正常情況下,會分泌一些帶黏性的液體,藉之透過一條通向喉嚨的「耳咽管」(Eustachian),將耳道內的塵埃及各種不速之客推出去。若有細菌闖進了中耳道,再而附於上皮細胞之上,免疫系統中的單核細胞便會趕到,分泌「白介素一」(IL-1),啟動一個「發炎反應」,也就是正式宣戰,在免疫系統中招兵買馬,來到這戰場打仗。這個發炎的現象,我們稱「中耳炎」(Otitis Media)。
急性中耳炎的情況類似急性氣管炎,兩者涉及的,更屬同一類的上皮細胞。另一方面,在發炎時兩者都會有大量的黏液分泌。若想要治療急性中耳炎,也可借用醫治氣管炎的方法,施以抗生素,一般都能藥到病除。比較麻煩的是歷久不退的慢性中耳炎。若中耳長期發炎,耳道的上皮細胞會受傷、增生、結痂;耳垢也明顯地變得十分濃稠,形成所謂「耳膠」。
為什麼耳分泌竟會變成膠狀?主要是因為水份不足。拆解方法是,幫助耳道的上皮細胞分泌水份。關鍵在於上皮細胞的一個「氯離子通道」。細胞中分別有氯和鈉的離子,兩者的電荷一陰一陽,於是維持一個平衡狀態。若有氯離子走出上皮細胞,就會形成失衡,促使其中的鈉離子也「跟拖」;之後,細胞外的氯和鈉(組成氯化鈉,也就是鹽)的份量高了,可引致一個「滲透作用」(Osmosis),令上皮細胞「出水」,從而也就將耳垢中的蠟質稀釋了。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