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並非老人病那麼簡單

莊涖媛醫生、陳培文醫生 | 2022-05-23

數月前,一對父母帶着兩歲大的兒子梓謙來到兒童眼科診所,他們一直都覺得梓謙的眼神有點奇怪。與他玩耍時,總缺乏眼神交流,彷彿無時無刻都心不在焉,總喜歡好奇地凝視着別處。他們原以為梓謙只是注意力較同齡孩子短暫,故未有求醫。
直到近來,他們偶爾間發現孩子的瞳孔好像呈灰色狀,跟其他小孩的烏黑色瞳孔有所不同,才感覺事態嚴重。在診所裏,眼科醫生用裂隙燈為梓謙檢查眼睛,發現雙眼晶狀體混濁,診斷孩子雙眼皆患有白內障。
幾天後,醫院為梓謙完成白內障手術。無獨有偶,數周後,又有另一名患有濕疹的16歲少年到訪,他抱怨左眼視力模糊,影響學業和交際。經檢查後發現他也患有白內障,醫生懷疑與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有關。
白內障意指眼睛的晶狀體逐漸變得混濁而影響視力,普遍被認為是「老年病」,而只要接受適當的手術就可以恢復視力。但其實,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白內障,包括初生嬰兒。當然,年輕患者個案較少,大眾或鮮有聽聞。重點是,初生嬰兒白內障的病情較年邁患者更為嚴重,而且影響深遠。白內障不但妨礙孩子的視力,若未能及早治療,更會影響視力發展,導致永久弱視。先天性或兒科白內障有可能在出生前就已經被診斷出來(產前超聲波檢查),或出生後經醫生檢查而發現(醫生會用特別的儀器照射嬰兒的眼睛,白內障患者的瞳孔呈白色反射而非正常的紅色反射)。
根據過往經驗,往往是父母親最先觀察到孩子行為有異樣而求醫。例如,察覺到孩子似乎不會直視其他人、拍照時發現孩子的目光有點奇怪、或看到眼睛有所偏側等。

致病原因
據醫學報告,每10000名兒童就有1至15個小兒白內障個案。有部分個案可能源於遺傳、先天殘缺、創傷或受感染後的結果。有些個案亦可能與遺傳病或其他疾病有關,例如唐氏綜合症、威爾遜氏症、其他代謝疾病、葡萄膜炎等。有一些患者,由於病情需要(如患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或皮膚濕疹),需要長期使用局部或口服類固醇,亦可引致白內障。如嬰兒或小童患有白內障的話,父母可能會發現以下症狀,包括:瞳孔呈灰或白色混濁狀、拍照時瞳孔呈白色反射、嬰兒的眼睛無法跟隨物件移動或與其他人欠缺眼神交流等。
年齡較大的孩子,有可能會無法看到遠方的事物或上課時看不到黑板上的字,會擠眼、瞇眼以及眼球運動有異常。如果懷疑孩子有上述問題,謹慎起見,應盡快讓眼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
即使患上先天性白內障,亦未需要過分絕望。微小而又未影響視力的白內障並不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只需定期監察視力即可。白內障較為嚴重而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嬰幼童,通常需要在6至8周之內進行手術,以降低患上弱視的風險。較為成熟的患者(如上文提及的16歲少年),由於白內障影響其學習和社交,盡早進行手術可及早回復正常生活。亦由於沒有患上弱視的風險,手術時間安排方面可以較為彈性。
全身麻醉
手術方面,我們會為嬰兒和小童進行全身麻醉。過程中,眼科醫生會在角膜上做兩三個小切口,並利用超聲乳化技術移除白內障。一般來說,如患者是7個月或以下的嬰兒,由於眼睛太小且難以預測眼球的生長情況,醫生可能會暫時不植入人工晶體。手術後,患者需要使用特殊的兒童隱形眼鏡或特別設計的眼鏡。否則,我們一般都會為患者的眼睛植入人工晶體。摘除白內障手術安全而有效。成年人的白內障手術,結果較容易預測,而術後覆診大約三四次後,情況通常比較穩定而毋須再密切觀察。
兒童白內障手術則與成年人的情況有所不同,術後覆診非常頻密,因為手術所引起的炎症通常比較活躍,需要每小時使用類固醇眼藥水,甚至可能需要口服類固醇壓抑炎症,避免眼球結構受損。兒童還需要面對諸如屈光不正、弱視、青光眼和後囊膜混濁等併發症,並進行長期監測和治療。至於早期沒有植入人工晶體的患者,可以在年齡較大時才進行人工晶體植入手術。
儘管如此,如果我們能幫助嬰兒和小童及早發現白內障,並在視力發育的關鍵時期之前接受治療,許多患者都能健康成長、健全發展、享受小孩應有的快樂生活。因此,若然你發現孩子的眼睛或視覺行為異於常人,請不要害怕,亦不要漠然置之,應盡快約見眼科醫生進行全面評估。
撰文:莊涖媛醫生、陳培文醫生_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信健康] 小兒也會出現白內障,眼科資訊應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