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得了結

顧小培 | 2022-08-31
今年年初,前特首林鄭月娥出席記者會,為的是宣布其時的防疫政策。今天舊事重提,不是為了批判林鄭。只是想問,香港抗疫的行政措施時寬時緊,至今對民生活動已造成不少傷害。怎能長此下去?該如何收科?

這個「始作俑者」一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引述孔子的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一般解釋是,孔子厭惡以活人殉葬的風俗,乃批評說,最先想到用人俑殉葬的人,大概要斷子絕孫吧?後世用「始作俑者」,來比喻「壞風氣」的始創者。換言之,用上這說話時有一個負面的含義(connotation)。
正如我們說「罄竹難書」,形容數量之大,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也難以寫盡。這句話可能出自《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舊唐書.李密傳》引用這比喻:說「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他用上了南山之竹和東海之波來強調未足以列舉的「罪」和「流惡」。後人因而只是在形容「壞的東西」時才用到此詞。
那麼,難道林鄭言下之意,是在說「動態清零」是壞東西?若如此,她是隱晦地(但公然地)與中央政府唱反調,會不會只是對中國文學認識不足?
然則林鄭既能在一眾公務員中脫穎而出,做到一國之下、萬人之上的特首,當然有相當的才學。在論及「動態清零」政策時,用上了「始作俑者」一詞,不可能像小學生般,對其中的負面性質全不知曉。
兩年多疫情困擾,不少人都受不了「動態清零」政策下的嚴厲封閉措施。當日提出問題的記者也隱隱然有此意。林鄭可能有所察覺,從而順着此人的語調說話,也可能真有借題發揮之意。無論如何,她不像是犯了小學生的錯。
今天舊事重提,不是為了批判林鄭。只是想問,香港抗疫的行政措施時寬時緊,至今對民生活動已造成不少傷害。怎能長此下去?該如何收科?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