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

顧小培 | 2022-09-01
中國領導人都察覺到,現在面對新冠疫情,已不主要是「如何抗疫」的問題,而是,該怎麼樣做,才能從現時嚴厲的防疫措施中慢慢轉身,改以「與病毒共存」,俾使疫前的日常民生活動能(體面地)得以恢復,整體經濟得以回復增長。

昨天拜讀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先生的鴻文,標題是〈內地疫情下恢復正常生活的路線圖〉。他首先指出,「在疫情初始,因為對病毒的致命性不了解,(中國大陸)採用最嚴密的防疫措施是理所當然的。」之後,就中國經濟改革開放40多年的非凡成就,他談及「上海、深圳和西安先後封城,令當地經濟活動下滑,出現零售業不振和飲食業慘淡的情況」。又說:「全國範圍內此起彼落的零星疫情和應對的抗疫重手法措施,也打擊了國民經濟。」
上述情況,已是不爭的事實。「動態清零」與「維護經濟活動」,像是陷於「忠孝難全」的境地;事情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這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
鄭先生續說:「根據《明報》8月15日社評指出,習近平主席在3月中的一個最高層會議上,發布最新的指示:『要統籌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努力用最少的代價,實行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因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又說:「李克強8月南下深圳,召開『經濟六大省』主要官員座談會,要求他們勇挑大樑,採取多種措施防住疫情,穩住經濟,安全發展……」
可見中國領導人都察覺到,現在面對新冠疫情,已不主要是「如何抗疫」的問題,而是,該怎麼樣做,才能從現時嚴厲的防疫措施中慢慢轉身,改以「與病毒共存」,俾使疫前的日常民生活動能(體面地)得以恢復,整體經濟得以回復增長。
林鄭年初在公開說話時引用了「始作俑者」一詞,也隱隱然表露了她對「動態清零」政策的不滿。
當初毅然施展「封城」這一招,可說騎上了虎背。現今想爬下來,首要考慮在於「安全」。當然,外圍的整個疫情狀況是最大的影響因素。中國至今關起門來獨善其身,一俟門外的危機消減放緩,自可將門慢慢打開。其次是加強鞏固自身的防衞能力,那須依賴疫苗;至今接種成績還算不錯。此外,尚需有安全網的設置,以防萬一。這方面基本上包括三方面的備用支援:第一是足夠的醫院和醫護人員,第二是高端的醫療用具和設備,第三是特效藥。憑這些「網」,到時倘有失控的情況,尚可以「兜住」,不至於馬上去到萬劫不復的田地。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