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所用

顧小培 | 2022-09-09
自從有了人類,地球上多了不少東西。這裏的所謂「多」,並非物質在「量」方面的增添。

自從有了人類,地球上多了不少東西。這裏的所謂「多」,並非物質在「量」方面的增添。因為除了隕石給我們從太空中帶來「之前從未有」的物體外,地球上來來去去只是同樣的那些原子,數量極大,基本上細分後,不過是一百多種化學元素,再以千變萬化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萬物。
世界上的原子有多少?科學家也許可以做出一個估算,但走出來的數字不可能準確,甚或自欺欺人。還是佛家率直,一語道破:「不可說不可說」。此語見於《華嚴經》:「爾時,心王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演說阿僧祇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解作「無數」、「不可勝數」。太大量了,不如不算。
上述地球上「多」了的東西,絕大多數是人類造出來。原始人居於大樹上、山洞中,那些都是天然已經有的。他們察覺到,置身其中安全多了,野獸不到、風雨不侵,於是樂於這樣做。但之後更進取,想到為何不自己製作?於是有了房屋。
人類並非唯一能自製物品的生物。鳥懂得築巢,螞蟻有蟻穴,蜜蜂有蜂窩;蜘蛛道行更高,建造的網可以棲身,更是獵食工具,當然遠遠比不上人類製造出來的東西。人類的發明精煉、高效多了。
人類刻意製造之物,一般都有意想中的用途。這些用途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持之」,目的在於保留,再而憑藉它,可以達致某些功能。另一種是,造出來單單是為了把它「幹掉」,換言之,造它只因為一心想要在其後將它毀滅;但當然不是平白無故那樣做。為的是:在毀滅的過程中,有所得着。
前者的例子是房屋,造出來是為了居住。後者例子是食物,製造方法包括種植、畜牧;造成後,急不及待須將它吃掉。也有兩種目的兼顧的,例如雪糕筒,用以裝載雪糕,之後也取而啖之。
之所以忽然萌生以上一連串的念頭,全因節日使然。明天就是中秋節。這節日令小孩子最開心的,可能不是月餅,而是燈籠。燈籠是用以「持之」的,儘管持的時間不一定很長,過節後往往棄之如敝屣。我有一個朋友卻頗「長情」。他在名店中買了一個精緻的燈籠,中秋過後收起來,第二年再次拿出來,滿足永不泯滅的童心。但同樣是「紙紮」的糊紙祭品,辛辛苦苦造出來,一把火就燒掉;它若有靈,豈不大嘆不公?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