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錯情
廚房中的木櫥,因年深日久,被蛀蟲蛀出了多個小洞。那正好造就了一些初生的蟑螂。牠們體積小,又爬得慢,不堪一擊,卻可以在那些洞中安身立命。然則小蟑螂是否須向蛀蟲感恩戴德?大可不必。蛀蟲在木中蛀食,只為了自身所需,可不是着意地為初生蟑螂設避難所。這些小蟑螂之所以有洞可藏,從而避劫,可說是牠們的緣份,甚至福氣:因為不是世間每一隻蟑螂生出來必有此「福地」的。其後小蟑螂快高長大,也得憑自己的努力。
過去大半個世紀,香港人無疑有福的,尤其是,與全球各地的中國人相比較,後者有不少簡直是命途坎坷。香港是福地,因為少有天災人禍。間或來一股颱風,每每適可而止。除此之外,雖受到殖民統治,缺乏民主自由,但起碼毋須經歷例如中國的文革,或台灣的軍法,或印尼的排華。在紛亂的世界中,香港人尚有這個小地方,可苟延殘喘,安身立命。
然則香港人是否應向英國人歌功頌德?大可不必。當初英國強取香港,只是為了迎合英國自身的經濟利益,從來不是旨在替一小撮中國人設避難所。
至於英女皇,可否形容她對香港皇恩浩蕩?英國皇室所代表的,只是國家的體統。伊利沙伯二世在她一生中,鞠躬盡瘁,適當地扮演這個角色,十分得體,全方位顯現了國家的威嚴、威權、威勢、威信,無疑是達到超乎「稱職」的水平。與她一起成長的英國國民,不少視她為「親人」。但歸根結柢,她一向做的,只是合乎她作為一國之君身份的「工作」而已。
英皇對香港有什麼貢獻?嚴格來說是「沒有」。在機制上,英國治理香港的「基本法」建基於兩份文件,是為《英皇制誥》(Letters Patent)和《皇室訓令》(Royal Instructions)。兩者都與皇權連在一起,因為香港屬Crown Colony(皇家殖民地);香港的每一寸地,都歸皇室所擁有,而皇室是英國整個國家的象徵。這兩份文件確立了香港管治者的職權和功能,所載的是規範而非福利。在這些方面,英女皇並無實質的執行權,她個人也從沒有遽爾插手其中。
伊利沙伯二世的離世,好比是鄰居的慈祥老婆婆百年歸老,我們悼念她,以至禮貌地弔唁,可以理解;若是如喪考妣,則無此必要,她與港人的關係未去到這程度。
好有一比。見到一位女士在「眨眼」,那只是她生理上必有的動作,你卻視之為「向你拋媚眼」,豈不是表錯情?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