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看診新模式 遙距視像診症服務

譚仲豪醫生、何家銘醫生 | 2022-09-22
遙距模式診症可讓病患不用親自到診所求診,能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放鬆地向醫者道出病情。(網上圖片)

本港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入夏後逐漸再變得嚴峻。在第五波時,我們的醫療系統飽受前所未有的衝擊。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為應付新冠疫情,在各區設立了「指定診所」為感染新冠的病人作診治,以紓緩急症室的壓力。

在第五波稍退時,為了減少新冠病人到指定診所應診的社區潛在風險,醫管局發展了「遙距視像診症服務」。該服務是專為感染症狀較輕微的新冠確診成年病人作遠距離診症。

進行遙距診症,病者是需要下載醫管局「HA Go」應用程式預約「遙距視像診症服務」才可。病者要身處香港,並有能進行視頻的手提電話。

視像診症時,手提電話是需要連線到固定網絡,而病者應選擇一個寧靜、私人或合適的場地作面談。病人可以安排一位親友在場陪同透過手提電話見醫生。為保障病人及醫護人員的私隱,病者和在場人士是不可在接受遙距醫療服務期間,進行任何擷取熒幕畫面、攝影、錄音或錄像;否則,醫護人員是有權終止遙距醫療服務的。而醫管局亦不會將視像會診過程錄影或錄音,另外亦不會在其他情況下取用或收集病人相簿內及手提電話的任何數據。

醫管局的「遙距視像診症服務」過程一般如下。

當病者預約了該服務,在接近預約時間,「HA Go」遙距醫療程式會推送訊息通知。在收到通知後,遙距視像診所職員會在視像會診室與病者見面。應診病人應準備香港身份證,以便職員核對病人身份。在核對完後,醫護人員便會與病人進行視像會診。會診完成後,「HA Go」會發出通知及有關藥物派送須知。另外,遙距視像診所護士亦會跟進相關事宜。藥物一般能於當天或診症翌日速遞配送到府。

不確定性

筆者倆在最近亦為抗疫作出診症新嘗試,就是在診所進行遙距視像診症。對於從來沒有進行過的診症模式,我們也有點戰戰兢兢。究竟遙距診症能否順利進行?病者與醫者能否適應?遙距診症的過程會否遇上困難?雖然已事先了解診症室的硬件配套,以及怎樣操作相關的診症系統,但心中仍會有很多不確定性。

記得服務開首幾天,首要的難題就是要習慣一些事先講解給病人的「開場白」。

「你好,我是指定診所的醫生。今天你預約了我們的遙距視像診症服務。」

「首先解釋一下,因為受到視像診症的局限,我們今天只有問診而無法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不過為了可以盡早將適切的治療提供給你,我們今天會嘗試以這個方式去處理你的病情。另外,鑑於系統設定上的限制,我們無法在遙距診症簽發病假紙以及其他文件,希望你能諒解。如需要相應的證明文件或隔離令,你可以向衞生署申報病情後,在衞生防護中心的平台下載相關文件。我們可以現在開始視像診症嗎?」

私隱問題

於網絡世界以新科技進行診症,在醫者的心底裏多多少少都會有點不安及心理壓力。於「有圖有真相」的現今世界裏,若果視像診症的過程被不當地「cap圖」或暗中錄影,再被輾轉放上網絡世界予公眾大肆討論,這應該是所有醫生都不會想遇到的。鑑於視像診症始終有一定程度的私隱隱患,所以於視像中說的每一句話,醫者都要格外慎言,而診症前亦會再三熟讀相關的治療及用藥指引。

另外,在處方藥物前的解說也比平常診症花更多工夫。醫者會問多幾次病者明白與否,冀望確保病人能消化各樣治療的重要資訊。

而與長者視像診症更需要額外的精神,因為常常要將說話聲量放大及速度減慢,長者才能聽到視像中的對話。除上述情況外,連線問題、硬件故障、有畫面沒有聲音等也不是罕見的「蝦碌」事故。結果平時最簡單熟悉的問診程序,也變成需要更多時間及氣力才能完成。

感覺「貼地」

遙距視像診症當然也有其好處。遙距模式可讓病者不用長途跋涉親自到診所求診,能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放鬆地向醫者道出病情。而醫護人員亦能透過視像為全香港不同區域、不同社會階層的病人進行「家訪」。

其實,醫者能在視像中觀察到病者背後的家居環境,不禁會有點溫暖「貼地」的感覺。若在遙距視像診症時遇見年紀較為老邁的病人,亦會令我們想到家中父母。若有天他們也因病倒而要隔離在家中,他們亦會感到徬徨無助。這令醫者更想趁機會盡量回答病患的提問。

雖然遙距診症是需要付出不少努力,有幸仍有很多在家隔離的病者會感恩能用這種方式接受診治。我們亦習慣每次在診症尾段給視像中的病者講聲「祝早日康復!大家也要加油!Bye Bye!」而大多數的病人都會在此刻報以微笑,這令醫者覺得遙距診症亦是快樂的經歷。

只要醫護團隊同心,我們必能戰勝這場疫症!

www.hkcfp.org.hk

撰文 : 譚仲豪醫生、何家銘醫生_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發展遙距視像診症,醫生訊息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