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機之心

顧小培 | 2022-09-26
所謂「投機」,並不是指一些(例如在股票市場買賣中)藉「波動」去取利的手法。「機心」的「機」具有巧詐之意,為的是(投機)「取巧」。

上一篇我述及「機心」一詞,將它解作「功利投機之心」。這裏所謂「投機」,並不是指一些(例如在股票市場買賣中)藉「波動」去取利的手法。「機心」的「機」具有巧詐之意,為的是(投機)「取巧」。
舉一個例。老師對王大文說:「罰你抄自己的名字一百遍。」該怎麼樣做?連續寫「王、大、文」一列三個字,之後重複一百次可也。他卻想出更佳之法:模仿機器般操作。首先寫100個「王」字。方法是在紙上相隔適當距離之處,畫3筆成「三」字,合共一百次;之後在其中每一個當中加上一豎,也共一百次:完成100個「王」。然之後寫「大」字,也是按照同樣做法:100個「一」字,再而100個「人」字,連串地書寫。「文」字也如是,拆開來:100個「、」,100個「一」,100個「乂」。用這方法,比較將全名逐三個字一組地寫,操作簡易得多,時間和精力也都節省不少。此君正正就是耍出了「機心」。
機心不一定去到「騙人」的地步,只是有「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傾向。老莊之學說是貴乎自然。有機心者則不循自然之正道,而在其中鑽空子,找小路,耍弄乖巧,力求便捷;不多不少,屬「反自然」之舉,所以受到莊子的詬病。
從事耕種的老人抱水甕澆水灌地。這樣做,吃力而事倍功半;但他寧可如此操作而抗拒使用「槔」(抽水機),因為他不想自己的行為將自己陷入「機心」。
莊子繼續藉老人之口解釋:「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若有機心,就不能純樸潔白,於是有種種念頭萌生起伏,那不是奉行自然之道的作為。
然則機心是不是萬惡,非避之則吉不可?顯然不少人持否定的答案。人類之所以能超逾所有禽獸,成為萬物之靈,正是因為能夠發動其機心。想到可以用車輪,利用它的轉動,將東西由一處搬運往另一處;由此再發展出齒輪,直接達致操控的效果。又想到可以用一根棍子,將沉重的一塊石頭撬起來,從而理解到槓桿原理。凡此種種,都是使用了機心。發展到今天,我們何止有槔?人類設計出整套的儲水供水系統。安坐家中,只須一扭水龍頭,就有不絕供應。
諸葛亮借東風,正正是趁機而為;他的空城計,也就是臨機應變。我們做人處事,須洞燭機先、當機立斷。怎可以全無機心?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