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無懼

顧小培 | 2022-11-30
宗教將人生比喻為旅程,人處其中,像是在漂泊流浪,死後才可去到終極理想的境界。

高僧說「善哉善哉」,接着可能加一句「阿彌陀佛」。他是在說什麼?這裏面所謂的「善」,並不單單解作如「善惡」中的善,更有「言之成理」的意思;而加上「阿彌陀佛」,隱隱然乃是指「切合我們佛家的理念」。
《論語.泰伯》篇中:「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南懷瑾老師解釋:「一個普通人,在快要死的時候,對人生的看法,往往比較冷靜,吩咐的話也多半是善言。」這裏的「善」,亦有「言之成理」之義。一個人面對死亡,才能「睇得化」,換言之,看得通透真切。
昨天談及美國名作家鮑姆(Lyman Frank Baum),著有兒童讀物《綠野仙蹤》系列,情節涉及一個「奧茲的國土」(Land of Oz),偏處一隅。若想去那裏,並不容易,須穿越一個「死亡沙漠」,其內有一片「移動沙層」(Shifting Sands)。他形容那是死亡之地,能將活人立時化為灰土。
宗教將人生比喻為旅程,人處其中,像是在漂泊流浪,死後才可去到終極理想的境界。鮑姆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們現在可以穿越那『移動沙層』了」。言下之意,一方面,反正要死,死亡沒有什麼值得懼怕的。另一方面,是時候穿越人生那漂泊流浪、充滿困厄苦況的境域了。
這句話與曾子在《論語.泰伯》篇中說的,無形中像是互相呼應。曾子病重,「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按南懷瑾老師解釋:因為他的病嚴重到快要死了。連自己的手腳在哪裏,都不知道,自己不能指揮了。只有叫學生們,替他把手腳擺擺好。然後他引用《詩經.小雅.小旻篇》的句子:「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戰戰」是發抖的樣子,「兢兢」是腳都不敢踩實的樣子。「如臨深淵」,好像站在懸崖邊緣,腳下是萬丈深淵,一不小心,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如履薄冰」,初冬剛結薄冰,或早春要解凍時,走在河面上,要有功夫、有本事,一個疏忽,掉下去就沒命。意思是做人做了一輩子,常常提心吊膽。曾子向弟子說,我現在告訴你們,我手腳都失去知覺了,已經死了一半。到這個地步,我才敢說:不會再犯錯了。在斯時,他已經去到「不須戰戰兢兢」的境地。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