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下眼角膜捐贈與移植實況
眼睛是我們靈魂之窗,我們能透過眼睛看到東西,欣賞色彩繽紛的世界。角膜是眼睛最前端的一層透明薄膜,其中一項功能是透光,讓光線能進入眼睛。儘管現今醫學昌明,不過並不是所有疾病都能靠藥物醫治,對於角膜病患者來說,移植可能是他們唯一希望。現時香港有約350名角膜病人輪候移植,以下故事可能發生在你身邊。
陳女士(40餘歲)與大部分在職媽媽一樣,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庭,兩年前開始,她覺得看東西時有些模糊,尤其在早上時間,往往要待一兩個小時後才能回復清楚。最初她以為只是老花,經診斷後才得知患上福斯氏角膜內皮失養症(Fuchs' endothelial dystrophy),而當時她的病情還未太嚴重,故只需要進行內皮層細胞角膜移植手術便可醫治。這個微創手術傷口只有3至4毫米,復元時間大概3個月。可是,香港輪候角膜移植的時間因疫情延長至接近兩年,而陳女士的病情在等候角膜移植期間變得愈來愈嚴重,角膜開始水腫、長水泡、視力模糊、眼睛甚至疼痛至無法上班和照顧子女,度日如年,後來更發現角膜水泡被細菌感染,藥物治療雖然控制了感染,但是角膜從此留下嚴重疤痕,不能只做內皮層細胞移植,而要進行風險較大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才可醫治。
唯一「眼庫」
香港有很多眼角膜患者的經歷跟陳女士很相似,因為未能及時得到適合角膜移植,導致病情加劇而失去最佳治癒機會。如同大部分國家及地區,香港面對器官和組織(包括眼角膜)供求失衡問題,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為捐贈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醫院管理局眼庫是香港唯一的眼庫,負責統籌全港眼部組織的捐贈工作,為患者尋找合適的眼角膜移植,令他們可以重見光明,當中包括捐贈者篩選、組織摘取、評估、保存、處理、分配和運送。為了確保收集的角膜能安全移植到病人身上,在疫情下,醫院管理局及美國眼庫協會收緊了角膜捐贈者的篩選條件。根據醫院管理局眼庫(下稱眼庫)的資料顯示,在第一波及第五波疫情最嚴峻的數星期,角膜捐贈及移植手術的工作被迫中斷,而與疫情前同期相比,在疫情期間,無論是眼角膜聯絡主任洽談的捐贈個案或病人家屬主動提出的自願捐贈個案,與2019年比較,2020年的捐贈個案數目分別下跌了46%及18%,而2021年則下跌了18%及20%。2020年所收集的角膜數字比2019年下跌17.6%,而適合作移植用途的角膜數字更下跌30%,即使2021年所收集的角膜已接近疫情前水平,但是由於這段期間整體角膜的質量稍遜,適合作移植用途的角膜數字仍然下跌了27%。
有危便有機
雖然疫情無可避免地影響了捐贈數字,但我們利用這段時間提升及優化服務,其中之一是研究並成功推出「後彈力角膜內皮細胞」作板層角膜移植,這層內皮細胞的厚度只有0.05毫米,術後傷口更細,大大減低排斥機會,使病人更快復元。我們期望這項服務能為病人提供更理想的治療選擇,同時善用前層角膜,讓更多病人受惠。
另一項服務是提供「角膜緣」的眼組織,角膜緣是指角膜周圍的邊緣帶,當中含有豐富的幹細胞,此項手術能為角膜緣幹細胞缺損的病人帶來一個重見光明的機會。
大家可有想過除了角膜外,我們的鞏膜也可以捐出幫助有需要人士?鞏膜俗稱「眼白」,這片乳白色不透明的纖維膜可用於眼球重整手術。眼庫最近優化了眼部組織分配系統,讓醫生可以按照病人手術的需要,要求合適面積之鞏膜,此醫療服務可以讓這片珍貴的組織物盡其用,惠及更多病人。
角膜和鞏膜來自遺體捐贈,如沒有捐贈,病人就只能繼續在焦急中等待。影響我們3年的疫情漸漸穩定下來,我們的生活也逐漸復常,期望捐贈和移植宗數能早日重回正軌,讓好像陳女士一樣受到眼疾困擾的病人早日得到移植機會。如果你也有身故後捐贈器官的意願,可以在衞生署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網頁登記(https://www.codr.gov.hk/codr/CInternet.xhtml),並且把意願告知家人,讓你的愛永留人間。
撰文:徐詠焮醫生、胡煥琼護士、王雪文經理、周穎思醫生_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信健康] 保護眼睛非難事,眼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