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路可循

顧小培 | 2023-02-27
人際關係中有所謂「鑽營」,那屬「找門路」的行為,其中的門與路可以意會而難以言傳。

「門路」這詞,「路」乃途徑,「門」是出入口。兩者加起來,指足以「去到」或「達致」(access)某一處的辦法。門路原是供「交通」之用:「交」是接觸,「通」是流暢而沒有阻礙淤塞。在一些涉及「門路」的交往中,每每有兩方面參與者:一方旨在尋討謀取,須着意地「走門路」,藉之以「前往進入」;另一方基本上是被動的,亦可積極接納,是為「廣開門路」。
門路作用大矣哉。在群體聚居的人類中,須有脈絡(經)以供大眾互助互利(濟),這些「經濟」之舉,少不了門路之設。從商者孜孜地找門路以謀利,政府為求人民能互通有無、達致社會整體繁榮,也為商業行為廣開門路。
人體中,血管脈絡以至整個循環系統是「路」,「門」則包括各管道的通道口,那見於身體結構中的大環境。去到細胞層面,也有「門」之設,是為「受體」(Receptor),亦稱「接受體」或「接收器」。
受體有兩種形態。一是活像「門路」的通道,讓一些物體穿過去,例如細胞表面的「離子通道」。那是一類蛋白質,通常呈「關閉」狀態,不供交流之用,但可被「活化」(activate),也就是啟而動之,成為打開了的通道,給一些化學物「離子」由細胞膜的一側轉移到另一側。
這情況可見於一些很顯著的生理變化,例如水的「滲透作用」(Osmosis)。這基本上屬「密度」的物理現象:液體之內,個別部分密度的差別可形成滲透力,將一邊的液體扯往另一邊。舉一個例,霍亂病徵之一是嚴重肚瀉。原因在於霍亂菌能分泌一個毒素,後者會刺激腸壁細胞的氯離子通道,從而令一些帶負電的氯離子走出來,去到腸腔。當腸壁流失了大量(帶負電的)氯離子後,腸壁細胞會立即分泌(帶正電的)鈉離子,以平衡細胞內的正負電。於是,腸腔中多了氯和鈉離子,構成鹽份(氯化鈉)。於是形成一個滲透作用,把血液中的水份扯出腸壁的微細血管,病人也就肚瀉了。
人際關係中有所謂「鑽營」,那屬「找門路」的行為,其中的門與路可以意會而難以言傳。同樣地,在細胞身上的受體可以有另一種形態。它不一定是具體一個能穿越的洞,也可以是一個生物化學上的概念,涵蓋一類「分子」,功能是在細胞內外傳導訊息,從而導致一些特定的效應。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