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了學子 苦了家長

陳仲謀醫生 | 2023-03-21

由驚蟄開始,到今天3月下旬的春分,香江百花盛放,筆者駕車經過九龍塘某學校,瞥見校園斜坡草坪上色彩繽紛盛放的杜鵑花,想起自己多年前寫的一首打油詩:「暮春三月杜鵑開,公開考試陸續來;家長猶如鍋上蟻,學子更如赴刑台。」我在高中時戲稱杜鵑為「騰雞花」(害怕),因這種艷麗花朵開放之時,便是本地各項公開考試臨近的預警。
香港教育制度始終未臻完善,縱然未至百病叢生,事實上不孚眾望。早前網絡流傳一段短片,一個小二學生在港鐵車廂怒斥媽媽,大喊「我真係好辛苦」、「同學唔鍾意我,我好唔開心」、「你都唔明白我」、「你唔鍾意我,我咪即刻走」。部分低年級小學生,3年疫情以來被迫上網課,恢復實體教學有點不適應,加上校方迫切追趕進度,鋪天蓋地式補課,令他們承受很大壓力,成為「繁忙兒童」。

部分低年級學生,三年疫情以來被迫上網課,恢復實體教學有點不適應,加上校方迫切追趕進度,令學生和家長承受很大壓力。(資料圖片)

本港教育制度隨時代變遷,也有相當大轉變,但是變好或變壞了,則見仁見智。現實上,本地直資和國際學校數目不斷增加,參加本地中學文憑試的學生人數,於去年創歷史新低。所謂一葉知秋,政府連續幾年豁免考試費,仍無補於事,香港早已實行12年免費強迫教育,仍有很多小康之家節衣縮食,花費鉅額學費,送子女入讀國際學校。反映教育制度存在不少缺點。
特區教育制度萬變不離其宗,脫不開以篩選為核心;良性競爭當然能促進學生上進心和奮鬥精神,但惡性比較就像一場戰爭,使「局中人」長期受壓,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和性格,衡量利弊,應該是得不償失。「局中人」是指教育界所有持份者,尤其以家長及學生受最大影響。

參加本地中學文憑試的學生人數,去年創歷史新低,就算豁免考試費仍無補於事。(資料圖片)

愉快童年 快樂人生
香港是大中華區最西化城市,可是有部分市民對中國某些傳統思想卻根深柢固,其中之一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寒窗苦讀,為的是考中科舉,有資格做官發達;港人父母督促子女讀書,為的是能出人頭地、豐衣足食。上述兩種學習動機,在特定環境中是無可厚非,但在二十一世紀,就不免不合時宜,本末倒置!
「局中人」表面聲稱「讀書不是求分數」,有很多人想「贏在起跑線」,所以坊間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社,紛紛應運而生,琳琅滿目。家長心理上希望子弟能高攀「一條龍」,由名牌小學一直升上著名大學,繼而成為專業人士、受僱於國際大企業,是非常清晰;至於青少年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顯然放在其次,當然也不會顧及他們心理需要。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正常心理發展,對他們日後精神健康有莫大裨益。人類在成長階段中,外界影響對精神質素構建非常重要。簡言之,愉快童年,多有快樂人生;痛苦孩提,少不免有憂傷歲月。作為社會翹楚和家長,盡量提供一個愉快環境滋養兒童,是當仁不讓,具體行動是以興趣為綱目,配合個別不同需要。例如學習中國歷史,教科書上眾多人物和地點,加上複雜來龍去脈,使學生敬而遠之;相反,《三國演義》雖然是「歷史小說」,當中史實是「三分真實,七分虛構」,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內裏大部分有關歷史的故事,算得上是他杜撰或創作,讀者仍津津樂道,廢寢忘餐追看,毋須強記,多年後仍歷歷在目。這就是學習與興趣的因果關係。
家庭張力 損害情商
本港教育制度沒有充分考慮學生不同興趣,家長催迫子女研習他們沒有興趣的學科,往往造成家庭張力,使長幼不和,終成「雙輸局面」:父母望子成龍的希望落空,兒童心靈受創,精神出現問題,損害他們「情商」(EQ)。有研究指EQ比IQ(智商)更能左右人們各方面的成功機會,特別在事業和工作上。另外,香港的「移民潮」未有減退跡象;舉家離鄉背井,藉口多是讓子女在外國接受較優質教育。家長想子女成材的期望殷切,有人甚至鋌而走險,企圖賄賂小學校長,以謀取一席學位!
香港人口老化愈趨嚴重,生育率持續下降,適齡勞動人口流失,高增值經濟勢難提升,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必然下降。青少年是社會明日之棟樑,這是大家的共識,培養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是當局首要急務。如果本港教育制度依然故我,怎能吸引和挽留人才?與其搶人才,不如自己培養吧!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培養健康成長人才,支援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

部分低年級學生,三年疫情以來被迫上網課,恢復實體教學有點不適應,加上校方迫切追趕進度,令學生和家長承受很大壓力。(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