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症新研究方向

施蘊知醫生 | 2023-04-05
香港有研究顯示,全港有6.6%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

何小姐今年約40歲,因為她經常腹瀉及反覆肚痛,而症狀與最近診斷出大腸癌的朋友相似,所以找醫生作詳細檢查。醫生根據病徵,排除其他疾病和原因進行診斷,得出結論是她患上了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原來她從少女開始,每逢有情緒和緊張時,例如考試、表演或比賽前,都容易有肚痛及腹瀉的問題。有時更不敢搭長途車或去旅行,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動。
每年4月是腸易激綜合症關注月,希望大家能對這個疾病有多些認識。之前香港有研究顯示,全港有6.6%人患有此病。這種疾病確切成因並非由單一因素影響。醫生相信這病是由多個因素引發,例如腸道蠕動失調(過快或過慢)、內臟對痛楚的敏感過度反應、腸道微生態失衡、遺傳因素影響、心理質素及情緒影響等。當中「腸道微生態失衡」亦是時下熱門話題。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是本港較為常見的一種腸易激綜合症,佔整體病例約三分一;其中血清素失衡是原因之一。血清素是腸道蠕動的主要神經傳導物質,若果血清素過多會容易導致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於控制血清素方面有調節作用。但當中哪些細菌種類會較理想,或者微生態如何影響血清素製造的確實步驟,仍有待研究。
最近浸會大學發現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病人糞便中有大量名叫「活潑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的病菌。在調查中,糞便樣本裏有大量苯乙胺及色胺這兩種微量芳香胺,相信這些是由腸道細菌消化飲食中之蛋白質而產生。
研究顯示這兩種物質在體內的水平與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症狀有關。
苯乙胺和色胺通過激活「微量胺相關受體」(TAAR1),可以直接刺激腸道產生血清素,然後引致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因此,若能以這方向進行偵察,便可以追溯治療此疾病之法。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腸易激綜合症須知,醫生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