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愛與痛的家庭(六)
不論是芝芝或是小恩丈夫,都異口同聲地說小恩哀傷不形於色,事事埋在心裏頭。家庭教育養成個人性格,小恩媽媽自小教育她,悲傷、失落等負面情緒是不可對人輕言的醜事,萬萬不可訴諸於外,只可留在心中,讓自己慢慢消化。所以,即使親如丈夫,小恩都從未向其提及內心的鬱悶、低落及不滿。
小恩的家庭背景,讓她經歷有別於常人童年,幼年時像是生活在單親家庭,一年只會與爸爸碰面幾次,沒機會感受到父愛。雖說10歲後重回完整家庭,但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離鄉別井到香港生活已經不易,還要面對陌生的學校生活、吵個不停的父母、恃勢凌人的兄長、擠迫的居住環境。
花了幾年時間,才稍為適應,由小到大共同生活、理當是摯親的媽媽與哥哥,二話不說地捨她而去。由缺失父愛到面對恐懼,再到強行適應,最後更面臨被拋棄,箇中心理變化,若非身歷其境,難以感同身受。小恩於成長過程經歷的不快與痛苦,早已為抑鬱營造了一個溫床。
抑鬱種子從沒在小恩身上怠慢過,成年後小恩夾在爸媽之間,左右不討好,加上照顧年邁爸爸的壓力,讓種子逐漸成形。只是,媽媽的家教讓小恩硬生生地把抑鬱樹苗壓下去,不讓其繼續成長。抑鬱症樹苗就在爸爸缺席其婚禮的遺憾乃至去世的打擊下,突破壓抑地愈加生長,之後再因工作壓力及流產之肥料,抑鬱症就像山洪暴發般淹沒了小恩。她口中同事們的閒言閒語,事實上是她抑鬱症引發之幻想。
小恩覆診了兩次,病情在藥物治療下得到明顯改善。可是,由於抑鬱情緒由來已久,而且解決問題根源需時,我估計她要長時間服藥,還須配合心理治療。小恩才三十出頭,理應是享受人生的黃金時期,卻因家庭問題而面對長期治療。
慨嘆之餘,也希望藉着小恩個案,了解到家庭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千萬別以為一個簡單決定只須向自己負責,多想一點,看遠一點,一個行為、一句說話,往往有着千絲萬縷的影響。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營造優良家庭關係,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