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過程首重人性化 醫生教路三大貼士提升成效

2023-04-17

香港肥胖情況愈來愈嚴重,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本港65歲至85歲的女性中,已有三分一屬於肥胖;男性出現肥胖的年齡則推得更前,45歲至55歲的男性有接近五成為肥胖人士。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周啟廉指出,隨着香港漸漸城市化,肥胖情況一定會更普遍;周醫生教路要成功減磅,離不開三大貼士,好好掌握的話,能令瘦身過程成效更為顯著。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周啟廉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周啟廉

肥胖成因不外乎來自生活習慣:飲食方面份量較多、吸收太高的卡路里,以及糖份太多;又或是工作太多時間坐在辦公室,較少運動。周醫生表示,「肥胖會帶來各種併發症,初期如果出現輕微肥胖,並不會對身體構成什麼影響,但去到較極端的情況,出現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的三高情況,或是患上膽固醇偏高、糖尿病等併發症,甚至有中風及心臟病,就可能要尋求醫生協助。因此當我留意到病人體重指標不及格,也會及早提醒他要開始進行減重,以防肥胖問題進一步惡化,甚至因而誘發併發症。」

從飲食及運動入手

要判斷體重是否合格,一般人會想到BMI指標,不過周醫生說BMI只監察體重有否超標的數字之一,「它只是很粗略的概念,套用到不同人身上,情況會不一樣。例如BMI的數字偏高,但他本身如果是個很健碩的人,身體有很多肌肉,自然體重就會較高,但卻不代表那些是脂肪;因此要一併考慮腰圍、脂肪比例等眾多指標,才知道體重是否出現問題。」他表示以亞洲人為例,BMI數值在23以上屬過重,25以上為肥胖;至於腰圍數字則視乎性別,男性在40吋以上及女性在35吋以上則為肥胖;至於脂肪比例則需要專門的測量方法,要請教醫生才能評估出身體的肥胖狀況。

減重不外乎注意飲食及做運動,但一個人很極端地不吃東西,或是極端地做很多運動,是不能長時間維持下去的。周醫生坦言,「要先了解病人的情況,可以先由他的生活日程入手,能夠抽多少時間做運動,以及什麼類型的運動較為合適,還要考慮每個人的健康狀況,未必任何運動也適合去做;飲食也是一樣,平日病人的飲食習慣如何,特別喜愛吃什麼,要跟他緊密溝通。假設你要病人停食極為喜愛的食物,以後也不能再食的話,這樣做明顯不夠人性化,醫生應從他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是否可以減輕份量,或會否有其他替代方法。」

除了考慮病人需要,周醫生指出還要留意身體機制,「身體體重一直下降,很多情況下身體會有所改變,令你不會再繼續變瘦。這是個生理反應,做些事情令你的體重不會再跌下去,有可能會調節荷爾蒙,令你時常感到肚餓,又或是減慢新陳代謝,這些改變令你的減肥過程變得更困難,因此大多人減肥初期有顯著減重,隨着這些生理反應的出現,有機會出現很反彈,最終導致減肥失敗。」

以藥物協助減肥過程

面對以上重重困難,要真正做到有效減重,周醫生說有三大貼士,「首先要了解病人目標,並且要實際及做得到,例如病人說要減一半體重,很明顯是不健康及不可能,所以第一步必須先商討實際目標,一般會先減體重的5-10%,對於身體的健康狀況已經會有正面影響;某些病人身體真的太重,令到關節也受影響,想進一步減至體重的20%,就可能要多方面配合。」至於身體生理機制令減肥出現反彈時,就更加要留意病人的心理反應,「他們有機會會有罪咎感及失望,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怎樣也減不到肥,繼而選擇放棄。所以醫生有責任解釋給他知道,這並不是他的錯,也不是因為做得不好或是意志力不足,其實是身體自然反應,要跟他們去解釋此情況,讓他們接受,並且尋回合適自己的一個減肥方法。」

最後一點,是身體出現荷爾蒙調節等情況時,會有藥物能夠幫到減肥。「有些藥物正針對此情況,令肚餓的感覺減少,增加飽肚感,從而令你能減少進食份量;有研究指出,這些藥物在減肥過程中是有幫助的,部分藥物除了助你減輕體重之餘,會有其他額外幫助,例如降低血糖、血壓及膽固醇,我有不少病人也在使用,效果也十分顯著,也不會出現很多副作用及藥物依賴的情況。」

當然選擇這些藥物時,要諮詢醫生意見,詳細考慮使用藥物時的方便程度,「舊式口服減肥藥有機會引致肚瀉,甚至會有漏油及大便的情況,會為用家帶來不便。新一代的針劑藥物已大大改善相關情況,有病人可能對打針產生恐懼,但新款的減肥針設計良好,注射方便並且針頭幼細,一般患者在注射時幾乎不會疼痛,十分鐘內已完成,一日只需注射一次,而且毋須長期注射,減到理想重量時已可停用,有心想減肥的大多也接受得到。」

(資料由周啟廉醫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