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起搏器
距離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埋置式起搏器(pacemaker)面世已經65年了。當時,安裝起搏器要外科醫生幫忙,透過開胸手術將電極安置在心臟表面進行起搏治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第一代經靜脈(transvenous)電極安裝在心臟內壁開始出現。漸漸地,transvenous pacemaker代替了比較入侵式的開胸手術來進行起搏治療,病人只要接受局部麻醉已能完成整個手術,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在過去30年,transvenous pacemaker已成為主流安裝方法。無數因心跳過慢,如患上竇房結功能不全或房室結傳導阻滯的病人,透過簡單地安裝transvenous pacemaker便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亦可以防止暈眩、失去知覺甚至死亡。
在六十年代或七十年代的pacemaker,主要在心室的單腔起搏,電極只會安置在右心室內壁。這方法跟正常心律控制有着很大區別。正常心律應是心房跳動將血液由心房泵進心室。電流由心房經過房室結進入心室刺激跳動,然後分別將血液傳送到肺動脈或主動脈。當然單腔起搏絕對能防止暈眩或失去知覺,但當病人有運動或生活須要時,雙腔起搏,即是電極安裝至心房及心室,乃比較近乎正常心律的起搏方法。第一代雙腔起搏於八十年代出現,不過到九十年代才變得普及化。
Transvenous pacemaker對於心跳過慢的幫助毋庸置疑,然而也有其併發症問題,例如傷口發炎,如感染嚴重,整個起搏器也須要移除來控制情況,還有電極移位、刺穿心臟等等。一些長期跟進研究指出,併發症比率大概7.9%,而感染比率讓人最為擔心。
大家也許聽說過一款稱為無電極的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簡單來說,將一部transvenous pacemaker「縮小」成2.5cm長和1cm闊的起搏器,直接透過導管安置在右心室而毋須任何電極。過去7至8年的經驗,這leadless pacemaker只能提供單腔,即右心室起搏,始終跟正常心臟有不少分別。下一期將會闡釋第二代雙腔無電極的起搏器。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心臟起搏器發展歷程,專科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