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前列腺癌健康專輯】早期前列腺癌痊癒率高 及早確診及治療增加根治機會

2023-07-31

上文提及,前列腺癌是香港常見的男性癌症之一,據香港癌症統計資料顯示,前列腺癌發病率於男士癌症中排行第三,2020 年錄得 2,315 宗新症,死亡率則於男士癌症中排第四,每年有約480位病人因前列腺癌而死亡,個案數字更有連年上升之勢。有泌尿外科專科醫生表示,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癒機會頗高,關鍵在於患者有否把握時機,及早確診並進行治療。

前列腺癌常見於年紀較大的男性,一般來說,五十歲以上患病率會較高。瑪麗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曾昭鋒表示,隨着科技發達,身體檢查愈來愈普遍,有不少早期前列腺癌是通過身體檢查來發現,「前列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即使有症狀出現,當中包括一些下尿路症狀如尿急、尿頻、小便不暢順、排便不清等,嚴重的甚至小便會有血,但因為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狀類似,令不少男士因而延誤了求醫。不過正由於身體檢查的普遍,不少人也是在驗血時見到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上升,從而再安排其他詳細檢查來確認是否患癌。」

除了剛才提及年紀愈大,患上前列腺癌的機會率就愈高以外,曾醫生指出前列腺癌還有幾項高危因素,「偏向西化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例如進食高脂肪食物、高鹽食物、吸煙等,均會增加患上前列腺癌的機會,其實跟其他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一樣,肥胖及缺乏運動往往是高危因素之一;另外基因及家族病史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家庭成員中曾患前列腺癌,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也會較大。」

不論進行身體檢查還是留意高危因素,背後訊息都是想提醒大家,愈早發現前列腺癌,是增加治癒機會的關鍵。「早期前列腺癌,不論進行手術還是電療,根治的機會也很高。一般來說,早期前列腺癌的定義是指腫瘤未出現擴散而仍停留在前列腺內,當中會因應 PSA 指數、臨床探肛時有否發現硬塊,以及在抽檢組織時,於顯微鏡檢查後所判斷出來的格里森分數(Gleason score),而將腫瘤分為高、中、低風險,以低風險為例,手術及電療五年內的根治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微創機械臂手術減低後遺症

至於會選擇手術還是電療,曾醫生說一般會視乎病人的年齡及身體狀況,「如果患者年紀高達八、九十歲,而又身患多種長期病症,進行手術的風險相對較高,電療可能是較佳選擇。反之年紀較年輕兼且沒有罹患長期病患、對手術麻醉不會產生太大風險的病人來說,大部分均會選擇進行手術。」傳統要在腹部進行開放性前列腺癌手術,創傷性很大,手術途中失血也較多。曾醫生表示,「隨着科技愈來愈發達,現時用微創機械臂進行此手術,大部分病人於術後只須留院兩至三晚,已經可以出院;由於採用機械臂後,可以很精準地在極細的空間進行手術,不單傷口較傳統為細,也能保留較多的神經線,變相令功能上復原也較好,大大改善了因手術而出現的小便失禁及勃起功能問題。」

另外,有部分病人雖然未出現擴散情況,但腫瘤已侵蝕到前列腺外殼,曾醫生指出,「雖然仍然可以靠手術切除,但手術處理到的只是肉眼所見到的腫瘤,在顯微鏡下觀看的話,仍有其他壞細胞存在於附近組織中,因此要再根據病理報告,病人有機會需要進一步接受電療或荷爾蒙治療,令腫瘤長遠能受控制。」

曾醫生憶述有位五十歲左右、相對較為年輕的病人,因身體檢查而發現前列腺癌,「他本身是位長跑愛好者,由於長期有運動習慣,身體狀況因而十分健康。起初他對治療頗為抗拒,擔心術後會出現小便失禁因而影響跑步,同時始終病人較為年輕,也擔心勃起功能受影響,後來經過幾次會面,跟他講解現時微創機械臂的發展,以及術後併發症因科技發達而大幅減少,最後病人終肯下定決心醫治腫瘤。」幸運地該病人的腫瘤屬於前期,手術能夠成功將前列腺左右兩邊神經線保留,術後並沒有影響到勃起功能,也沒有出現小便失禁的情況。「術後四星期已能恢復跑步,不單病人對治療成果很滿意,治療團隊見到他的情況也感鼓舞。」

篇幅所限,下集將集中介紹早期前列腺癌如何透過放射活療進行根治,敬請密切留意。

瑪麗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曾昭鋒表示,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癒機會頗高,關鍵在於患者有否把握時機,及早確診並進行治療。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取代臨床醫學意見,請向你的醫生查詢

(此健康田園資訊由醫生提供,武田藥品全力支持)

C-APROM/HK/ENT/0025 (07/2023)

更多文章:【男士前列腺癌健康專輯】 及早檢查前列腺癌有助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