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持續

天峯醫生 | 2023-08-16

智慧醫療雖然不無代價,但也機遇處處,更是大勢所趨。問題是,智慧醫療並非擺出來就等於「智慧」。
要讓智慧醫療優點得以發揮,一定要有持續性。要能夠持續,先決條件要夠快、安全和到位,才容易讓醫護人員和病人體會到它帶來的真正好處。
醫院要實踐智慧醫療,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科技一日千里,亦要有策略性和步驟,才能確保引入合適科技。否則錢用了,好處看不到,還會落得怨聲載道、無以為繼的結果。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智慧醫療的「糧草」便是網絡基建。以前通訊主要靠電話線,因為訊息量要求不大,電話線已足以應付語音通話和fax機傳輸。隨着電腦發展,傳統電話線即使能上網,卻因為資訊量要求愈來愈高,就好像筆者上文〈智慧的機遇〉(刊於8月2日)提及的「遠程醫療機」,會出現時延兼「起格仔」,電話線帶寬已不敷應用。因此就算普通家庭,鋪設網線愈來愈普及,甚至有所謂「光纖入屋」。
至於醫院,電腦和各樣儀器更多,以前多以「有線」聯繫。但現在講求無線及一體化,加上醫護人員要應用大量流動裝置,醫院有更大需要鋪設和配備網線、路由器和伺服器等。對於原本已非常擠迫的醫院來說,用來放置網線通道和伺服器的空間不足,也是舊醫院要發展智慧醫療面對的最大障礙之一。所以,在新建或重新裝修的醫院,必須預留相當充裕管道和空間,以作將來網絡鋪設和伺服器裝置之用。不過,建醫院動輒十年八年,跟着還要用上起碼二三十年,如果只根據現時需求作預留空間,將來肯定重蹈覆轍。
一步一腳印
假設有了基礎設施及空間,下一步便要配置合適硬件。隨着科技發展,已經有許多具備不同功能的科技產品,而問題往往是科創人員並不熟悉醫療運作需求,未必知道什麼硬件才適合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又可能不諳科技效能,唯有繼續依從「行之有效」的方法。
尤其香港醫管局是個龐大機構,由總部到聯網,再到醫院、部門、病房或個別運作單位等,要推行全面智慧醫療就像拉牛上樹。
幸好,醫管局早在九十年代開始病歷電子化,逐步將門診和住院總結紀錄輸入中央醫療系統,及後擴展到手術紀錄、藥物紀錄、掃描影像、化驗報告等。至今仍然是個不會完的旅程,繼續更新換代和優化,一步一腳印,經歷了幾代人努力,現成為世界數一數二龐大又完備的醫療數據庫。
除了省卻不少找牌板(紙本病歷)的時間和紙張之外,更重要是電子紀錄奠下了日後智慧醫療基礎。試想如果我們現今還只有紙本紀錄的話,如何發展AI技術睇X光片?如何有大數據?即使遠程醫療和「HA Go」功能發展亦完全受限。所以電子化是發展智慧醫療必要的首階段目標。
然而,就算今天走進病房,仍然見到不少「紙張」在流轉。許多病房中,工序訊息仍然依賴紙本傳遞,病房和其他病房或工作單位之間的溝通還是用fax機。
於是我們在醫院組織不同職系的Innovation Circles,鼓勵同事在工作間直接發揮創意,尤其年輕同事,他們既熟悉醫院運作,又容易接受新科技,成為連接科創和醫療的最佳橋樑。
為了讓他們有更實在的目標,我們推動「去fax機大行動」。當然放棄fax機只是名目,利用新科技,將以往冗長、重複、浪費的工序變成電子化、自動化,才是真正目的。

要持續發展智慧醫療,人至為關鍵,因為流程改變和未知風險都要人手去處理。

關鍵是人
要同事不用fax並不容易,因為涉及改變一些10年以至20年的習慣。但原來醫院果真臥虎藏龍、人才輩出,不同部門皆有同事提出多個電子化項目。他們有些甚至自行編寫程式,或透過醫院跟一些創科公司合作研發硬軟件。不過,最重要得到聯網和總部資訊科技部門的支援,能夠根據同事實際工作流程,將他們提出的方案安全地融入醫院電腦體系,真真正正實現一體化,資訊一目了然,更方便作統計總結,病人私隱也得到保障,亦為日後更多更遠的智慧醫療項目打下基礎。

現時醫院中,仍有不少工作單位之間用fax溝通。

智慧的代價,除了資源投放外,還包括流程改變和未知風險,後兩者都需要人去處理。所以要持續發展智慧醫療,人至為關鍵。同事在工作間的體驗最真實,他們直接參與研發,讓其他同事更易接受新流程,減少風險亦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從而使醫院的智慧醫療發展得更快、更安全、更到位。
智慧醫療要以病人為中心,也要以同事為本;要能讓同事更有效率照顧病人,提升服務之餘,也要使同事倍覺得心應手。士氣得到提升,大家才能夠持續地「智慧」。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再談智慧醫療好處,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現時醫院中,仍有不少工作單位之間用fax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