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老齡化迷思

馮康醫生 | 2023-08-29

蒙黃金時代基金會邀請,參加了8月11至13日舉行的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的籌辦委員會。今年主題是「靈活創新.引領未來」。高峰會期間,有機會與大會主題演講嘉賓,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Karoline Schmid博士,早餐聚會,暢談世界各地面對人口老齡化、中西醫結合醫療、社會經濟發展等各種問題,獲益匪淺。
Schmid博士在大會主題演講中,指出2021至2030年是聯合國大會在2020年定出的「健康老齡化」關鍵十年。2030年剛好就是我們的65歲以上人口估計會超過30%的一年。面對老齡化挑戰,博士說創新很重要,「創新不是要更換耳機(工具),而是要改變心態。」
首先要改變:打破所有老齡或高齡人士皆體弱、無力、貧困的迷思。

不少人認為老齡或高齡人士皆體弱、貧困等,大家應糾正這些固有思想。

迷思之中,以下5點必須糾正。
1.高齡人士是經濟的負擔──博士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18年的報告,推算當年50至79歲沒工作之人士中,如果有四分之一到2050年仍繼續工作的話,到時人均GDP會增加11%。這推算可能太理論化。但長者的確不一定是經濟的負擔。很多長者退休後保持活躍,繼續不同形式的工作,甚至開創新事業,對經濟增長持續作出貢獻。
2.高齡人士沒太多消費能力──十年前讀日本高齡產業專家村田裕之的著作《無所不在的銀髮商機》,分析高齡族群心理,剖析銀髮市場趨勢。現在無論內地或其他老齡化國家,皆不斷開拓銀髮市場。尤其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嬰兒潮出生踏入高齡的族群,其消費和經濟力量不容忽視。
3.退休人士不再是社會中的活躍分子──相信大家身邊有不少長者,都退而不休,繼續做義工,參與社區活動,貢獻他們的智慧、技能和經驗。
4.健康會隨着歲月衰退──這其實因人而異。不少長者有良好生活習慣,心情開朗,飲食健康,經常運動,保持社交聯繫,積極預防疾病,活得健康而長壽!
5.高齡人士不能學新技能和掌握新科技──新冠疫情證明這觀點,實在錯得不能再錯了。
因此,政府制定老齡人口政策,必須突破這些迷思,推動活躍高齡、創造高齡友善環境、加強醫療保障、鼓勵持續就業,使社會有更強的高齡投入。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

[信健康] 突破高齡化迷思,政策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