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視、眼皮下垂──淺談重症肌無力症對眼睛之影響

林栢豪醫生、陳欣遇醫生 | 2023-09-11

李女士,48歲,最近發現她的眼瞼開始下垂。起初,她沒太在意,認為只是正常老化過程導致皮膚鬆弛。漸漸,她注意到自己的眼瞼下垂問題愈來愈嚴重,並開始出現重影,影響駕駛,甚至連落樓梯也要步步為營,讓她甚為擔憂,於是決定諮詢眼科醫生尋找病因。
經過全面的眼科檢查,李女士確診患上重症肌無力症。經適當藥物治療後,她的症狀顯著改善,眼瞼下垂和複視情況得到緩解。
什麼是重症肌無力症?
重症肌無力症(簡稱肌無力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主要病因是人體製造了針對神經肌肉交界處的抗體,影響肌肉的張力。研究發現,重症肌無力症發病率約為每年每10萬人便有4至5人。約50%患者最初會像李女士般只在眼部出現症狀,如眼瞼下垂、複視和眼輪匝肌無力。當中,20%至60%病人最終會發展成全身性肌無力。

肌無力症的症狀在病發初期可能只影響眼睛附近肌肉,但它有機會轉化為全身性肌無力症。

臨床症狀
患有眼部肌無力的病人,最明顯受影響肌肉是提上瞼肌、眼外肌和眼輪匝肌。
當提上瞼肌受影響時,會出現眼瞼下垂症狀。由於眼瞼下垂可由許多不同原因引起,普通人很難將其與重要的系統性疾病,如肌無力症聯繫起來,可能會錯誤地歸因於衰老,從而延誤診斷和治療。
眼外肌在肌無力患者的日常生活中亦有顯著影響。這些患者可能會出現複視症狀,引起暈眩,甚至跌倒。由於複視可因為其他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或甲狀腺眼病引致,因此及早發現和求醫尤其重要。肌無力患者的眼輪匝肌通常也會受影響,導致無法正常緊閉眼睛,從而引起眼角膜表面損傷和潰瘍,嚴重可致失明。
至於全身性肌肉受影響的病人,他們的頸部和肢體肌肉力量會明顯減退。若負責發音、吞咽和咀嚼的肌肉受影響,會出現口齒不清,甚至嗆到繼而造成窒息的情況。這個狀況被稱為「肌無力危機」(Myasthenic Crisis),延遲救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診斷
當眼科醫生遇到像李女士這樣出現典型肌無力症狀的患者時,會安排臨床檢查、抗體檢測、藥理學測試和電生理學測試,以確立病因。
在臨床上,醫生會進行冰敷測試,將冰敷在眼瞼下垂病人的眼周區域,並觀察他們眼瞼下垂的症狀是否在冰敷後有所改善,若有,即表示下垂有機會因肌無力症抗體而起。除了臨床測試,醫生亦會透過抽取病人的血液樣本,檢查肌無力症抗體如ACh受體抗體。藥理學測試則涉及注射特定藥物再觀察肌肉反應。由於這類藥物可引發心律不正等嚴重副作用,現今臨床上已很少進行藥理學測試。最後,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電生理學測試,如重複神經刺激和單纖維肌電圖,以診斷肌無力症。
治療
重症肌無力症的治療涉及藥物和手術兩大方向。像李女士這類眼部肌無力症病人,大多數情況較輕,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
在眼部肌無力症的初期治療中,病人通常會被處方膽鹼酯酶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如溴吡斯的明,即Pyridostigmine)。如果這類藥不足以控制症狀,醫生會考慮使用低劑量的類固醇藥物以緩解狀況,並在病情得到控制後,逐漸減少類固醇的使用。對於這類治療無效的患者,由於肌無力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因此醫生亦會考慮使用第二線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Azathioprine)是肌無力症治療中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已經有充分臨床研究證據和國際指引,顯示其在治療上的有效性。
關於眼部肌無力症的手術治療,最近有國際研究和指引指出,基於人體的胸腺被認為與肌無力症自身免疫抗體的產生有關,在特定眼部肌無力症患者中,進行胸腺切除手術可能會改善疾病控制情況,或防止其轉化為全身性肌無力症。另外,當病情受控,少數仍然有眼部活動障礙和複視的病人,也可考慮進行眼科手術矯正。
至於全身性肌無力症的治療則較為複雜。對於輕症病人來說,初期治療方法與眼部肌無力的患者相似,主要使用上文提及的藥物。至於傳統治療方案無效的個案,除了能夠使用一般免疫抑制劑外,各種新型免疫調節生物製劑亦能發揮良好效果。當然,全身性肌無力症也可進行胸腺切除手術,以改善疾病控制情況。
併發症
最後,儘管肌無力症的症狀在病發初期可能較輕,或只影響眼睛附近肌肉,但大家應意識到它有機會轉化為全身性肌無力症,繼而改變全身肌肉力量。在最嚴重情況下,吞咽和呼吸肌肉亦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要住院進行深切治療,如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漿置換。因此,若懷疑因為肌無力症,而出現眼瞼下垂或複視的患者,應盡快尋求眼科醫生或家庭醫生進行評估,及時接受診斷和治療。

撰文:林栢豪醫生、陳欣遇醫生_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

[信健康] 淺談肌無力症對眼睛之影響,眼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