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同路

天峯醫生 | 2023-09-13

颱風「蘇拉」襲港前來勢洶洶,政府和市民自然如臨大敵、嚴陣以待,醫院也不例外。
反而上星期的世紀黑色暴雨,來得突然,許多人睡醒才知道黑雨訊號懸掛,不少人在夜半時分經歷水淹之災,對醫院來說是更大考驗。

颱風和黑雨連環襲港,對醫院來說是極大考驗。(資料圖片)

急症室同事傳來訊息:「一夜間有幾十位受水浸影響的居民被送來醫院,當中不少是長者,身體看起來並無大礙,但他們來的時候幾乎全身濕透,還要等看醫生。半夜時,急症室的衣服被鋪,一刻間已被用完,唯有急叫醫院管事部同事,『爆倉』拿來更多補給,盡快給公公婆婆換件乾衣取暖。」
黑雨高掛的早上,急症室見到不少病人等候,原來當中很多暫時未能回家的居民。其中有位婆婆坐在病床上,雖然肢體很是瘦削,眼睛卻炯炯有神,她告訴我:「昨晚我屋企水浸,浸到腰間位置,消防員孭我出來,也不知道為何會來到這裏,我的身份證還在家中被水浸住。」
義載上班
始料不及,那夜他們許多人的家被洪水淹浸,都是被消防員救出來,送到醫院檢查,除了小部分人有輕微擦傷,其餘經醫生檢查後證實沒大礙。但外面滂沱大雨,亦有家歸不得,所以到早上他們仍然滯留在急症室。
「尚幸醫院廚房運作如常,一早便為我們準備了熱粥和早餐給到診者,中間還有行政部同事向輪候人士派發飲品和餅乾。」一位急症室護士說道:「更開心是早更同事,包括醫生、護士等差不多全部返齊,夜更同事終於可以休息一下,而等候看醫生的病人也陸續獲得處理。」
面對忽然黑雨,除了急症室,病房同事同樣絕大部分到齊。有些員工因交通問題遲到,夜更同事雖已見疲憊,也願意多留些時間,等待接更者到埗。
黑雨最強勁時,連醫院車都未能正常運作,我好奇問他們怎樣上班。有人坐巴士,也有靠火車港鐵,有住在元朗的同事趕得上小巴,有不少「夾份坐的士」;有人甚至充當司機,義載其他同事上班,當然徒步涉水回醫院大不乏人。
同事回醫院不無風險,礙於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許多道路和交通工具都難以通行,我回醫院時,也見沿途有車輛爆胎被迫停靠一邊,亦聽聞有醫生在暴雨上班途中,座駕被浸至死火報銷,幸好他安全無恙。
其實,黑雨期間上班的不止臨床同事,還有一眾醫院行政部門員工。他們徹夜檢查醫院各處有否漏水、水浸,要不時報告、處理各種緊急情況,包括運送物資、供應膳食、維修支援等,尤其要確保去水暢順、封補滲漏、處理積水等,他們大部分在黑雨中仍然緊守崗位。
我曾於2018年9月29日〈風暴下的手術室〉一文闡述颱風「山竹」吹襲期間,手術室冷氣風機因頻密電壓驟降導致功能不穩,溫度和濕度上升,擔心影響急症手術,同樣始料不及。結果靠着不同崗位同事合作和努力,在重要關頭維持手術室環境標準,讓急症手術順利安全完成。
該文亦提到,風暴下進行手術,可以涉及許多額外工作。要做到適時、適切的安排和決定,有賴不同部門溝通、協調和各盡己任,醫生護士不在話下,行政部、支援部、聯網、醫管局總部同事等,其實還有其他政府部門機構,包括機電署、消防處、外判運輸、電燈公司等等,一人多行一步,才能完成使命。
臨危不亂
今次「蘇拉」臨近,全港可謂有備而戰,「山竹」時的經驗絕對派得上場。公營醫院有相應措施,最重要確保風暴中同事和病人安全,並且能夠維持人手和服務。政府也早作跨部門會議和統籌,為減少受災影響,例如及早疏散風險地區居民,這涉及運送、安置、照顧、膳食、各種日用品、物資等;也要為盡快回復正常交通作準備,預留位置放置倒塌樹木等等,同樣涉及不同人員、不同範疇。

災難過後,有賴不同部門緊守崗位,沒他們的英勇,一切事先準備方案都形同虛設。(資料圖片)

然而,一場世紀暴雨突如其來,相對「蘇拉」,絕對是一個更真實的考驗。事實上,除了感謝醫護人員和支援同事緊守崗位,也要向各類搶險救援人員致敬,他們雖有裝備保護,在風雨中進行各種行動都比平日艱巨危險。在安全為先的大前提下,如果沒他們的英勇行為,一切事先準備方案都形同虛設。
有人說「香港人愛返工」,就算打風落雨都要想盡辦法上班。我深信,大家除了「搵食」之外,絕對少不了對工作的責任感,尤其那些風雨不能改的崗位,背後總帶有服務社會的使命感。
作為服務社會一員,確實需要心存擁戴這種社會使命,始能無時無刻、全情投入自己崗位。雖然並非每一個人都在最前線,大家同樣有着舉足輕重的責任,有機會時,當然要懂得綢繆準備,遇上突發事情,也要知道臨危不亂、隨機應變、安全至上。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大風雨下社會點滴,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災難過後,有賴不同部門緊守崗位,沒他們的英勇,一切事先準備方案都形同虛設。(資料圖片)